2018-2019高一下3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 A( B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 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以偏概全,太绝对.“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 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 2. D(“按照历史发展顺序”理解错误)
3. C(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这一思想,并没阐释必要 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
4.D(小说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去塑造流浪汉。)
5.(1)“小男孩”是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1分),他关爱弱势群体,是传统美德的继承者。(1分)
(2) ①(情节结构)小说以“小男孩”的所见所闻为线素,见证人们对流浪汉的不同态度,使作品结构严谨,增强了真实性;
②(人物塑造)“小男孩”对流浪汉遭遇有关切,有同情;“小男孩”的单纯善良与成人的世故冷漠(“中年男人”的表面是善行,实际是取乐及“奶奶”的唾弃,求佛庇佑却无善行)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③(主题表达)“小男孩”是揭示作品主题的关键,而“小男孩”没有受中年男人和一心拜佛的奶奶的行为影响,给予弱势群体应有的人格尊重和关爱,做出了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表率,用善举传递了温暖与希望。
(主要作用每点两分,只要答对两点,则给满分4分)
6.(1)小说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1分)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1分),引出了下文“憨包”流浪汉被大人们取乐、唾弃,而小男孩分与食物的故事(1分)。
(2)第一次的眼仁是“灰蒙蒙”的,呆滞的,所表露的是流浪汉对生活的忍耐与精神的麻木,第二次的眼仁是“黑黢黢” “闪光”的,是带有生气,流浪汉感受到来自小男孩的善意和温暖(1分);前后两次刻画,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的阅读思考(1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作者希望弱势群体能得到尊重,也希望他们能重燃希望,自尊自强的生活下去(1分)。 7.B(未然变已然,忽视原文时间;到2020年才是完成任务的时间点。)
8.C(范围扩大,没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的是材料三中的案例城市,我国有将农业废弃物纳入“无废”目标体系,参见材料二中的2020年任务完成项目“畜禽粪污综合
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重点用膜区当季地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9.(1)广东省存有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产生量大(1分),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1分)。(方向对即可。对应材料二,第一段为全国共性问题,故广东省也存在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的问题,第二段是突出广东省自身工业和生活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高发频发的问题)
(2)宝贵经验:
①(解决工业固废)制定相关政策,实施生产者责任制。(对应材料三“奥克兰市根据新西兰环境部的政策要求对轮胎、电子设备、包装等行业企业对其产品进行回收处理。”。) ②(解决生活固废)注重信息传播、培训,提升公众意识。(对应材料三“开发专门的废弃物网页和APP并进行培训,展示废弃物分类及处理信息,并启动数据库供信息查询。”。) ③(处置固废)充分调动市场资本及专业技术管理。(对应材料三“旧金山市将弃物收集、处理均外包给废弃物处理公司,并一同制定城市的废弃物管理方案”。)
④(处置固废)探索、研究与应用废弃物的新技术。(对应材料三“马斯达尔城修建低能耗的地下平板货运系统,提升运输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经验每点1分,满分4分;如照抄原文对应信息点,不作整合归纳,应酌情扣分。) 10B
11C(“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说法错误。“子时”“三更”“三鼓”指的是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这段时间。“中夜”指的是晚上十时至次日凌晨二时这段时间。)
12C(“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折可适保护士兵是因为他认为士兵出于饥饿而打算出逃,这不是叛乱,情有可原。)
13(1)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查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三千人。(“会”“谍”各1分,句意3分)(2)(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弱”“藩篱”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折可适字遵正,是府州人。他还未成年就有勇力,驰马射箭不学就会。鄜延郭逵见到他,赞叹说:“真是天生的将才啊。”举荐他到朝廷中考试,补为殿侍。折可适跟随种谔出塞,遇到敌方骑士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折可适向对方索战,砍下他的头,夺得马匹返回,因此更加出名。米脂之战,与夏人在三角岭交战,取得的首级很多。士兵很长时间得不到军粮,上
千人聚集在一起,在军营门口吵闹,有人想要全部杀掉他们以表功,折可适说:“这是因为饥饿而出逃罢了,不是叛乱。”他单人匹马出去责问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怎么至于这样,不为父母妻儿着想而甘心做他乡之鬼吗?”士兵们都回头认错,流着泪感谢再生之恩,各自回营。羌、夏军队十万人入侵,折可适先得知他们守烽火的士兵姓名,冒充首领巡视,把他们叫出来全部杀掉了,使得烽火无法传递,乘机带兵卷起铠甲,轻装快速前进,大败敌军。计算前后功劳,折可适官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会合熙、秦、庆三道军队修筑好水川,命令总管王文振主管此事,折可适为副。熙州士兵一千人迷失道路全部死亡,王文振归罪于折可适,韩楶就把他交付司法部门审讯,宰相章惇想按照军法处置,哲宗没有准许,但仍削去他十三官阶。嵬名阿埋、昧勒都逋,都是西夏凶恶狡猾并掌握大权的人,诏令折可适谋取这两人。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察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三千人。朝廷擢升折可适为东上阁门使,实授和州防御使。统帅钟传巡视边境,被敌军阻隔,折可适率轻骑打败他们,得以返回。钟传商议夺取灵武,环庆也请求出兵,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骑兵前去,靠近灵州川。夏人扶老携幼,半夜进入州城,第二天俘获了很多人,然而环庆的军队没有到达,于是退兵返回。下诏让他入朝见皇帝,皇帝拿钟传的谋略询问他,(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皇帝说:“你说得对啊。”升他为步军都虞候。不久任卫州知州。转运使请求在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别修建仓库,放置粮草五百万,折可适因为费用太大不同意,又想借车和牛来运输,把十万斛送到熙河,都违背了他的意愿,于是受到诽谤,被召回朝廷任佑神观使。第二年,折可适又被任用来管理渭州,数月后去世,享年61岁。
14C(“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错误。诗歌的诗眼应是“百感衷来不自由”。)(3分) 15①善于借景抒情。“角声孤起”渲染出岑寂凄厉的氛围,更烘托出诗人独游时黯然神伤的心境。芳草连天,明写草之繁盛,实写愁绪多而难解,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3分)②善于婉讽,充满理趣。以目不见睫这种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暗讽白居易不擅识人,“道非身外”即称颂张祜诗艺之高,又委婉规劝朋友不必过于看重他人评论等身外之物,以此来慰藉自伤沦落的诗友,富有哲理,寄意深远。(3分)
16. (1) 使人听此凋朱颜;侧身西望长咨嗟。(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每题2分,共6分,有错、漏,则该题不给分。)
17、A(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多指事物。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
充满活力。“刮目相看”强调用新的眼光看待,而“另眼相看”强调特别重视。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石破天惊: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18、C(原句出现的语病有三个:残缺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因果而非递进)
19、B(补写的是一个过渡句,先谈获得感,再谈压力;两句之间应该为转折,而非假使;压力能与潜藏搭配,不能与埋藏搭配)
20、(1)关羽;(2)走单骑;(3)曹操;(4)斩六将;(5)七军;(6)麦城。(每点1分,) 21、参考示例: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絳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用甘露灌溉,脱掉草胎木质,用一生眼泪偿还,各1分,句子连贯通顺1分。有错别字,所在给分点的1分取消) 四、写作(60分) 22.(60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