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 一切不适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饰、身势、微笑、
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
? 20世纪20年代,Kretschmer的《体格与个性》标志着体态语研究的正式开端。 ? Hall的四部著作:《无声的语言》、《隐藏的维度》、《超越文化》、《生命之舞》,对于非
语言交际作了深入的研究,影响巨大。 ? 非语言交际包括:
①体态语: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②副语言: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一些非语言的声音 ③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作用
? ? ? ? ?
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 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语言交际是非连续性的,而非语言交际则是连续不断的 非语言交际手段的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 非语言刺激由大脑右半球处理
三、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
? 眼神:
①黑人儿童的眼睛常望着地活着其他地方,避免直接看着老师的眼睛 ②白人儿童听人讲话时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③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听上级讲话时 ④阿拉伯人在讲话时通常是盯着对方的眼睛 ? 手势:
①美国人在公路旁伸出拇指,希望能搭车
②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希望事情能办成功 ③在穆斯林国家,左右是肮脏的,不能给人拿东西 ? 身势:
①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人们讲话时动作较多,幅度也大 ②北欧、英美人动作少,幅度也小
③斯里兰卡人表示肯定答复或同意时是微微摇头,表示否定答复或不同意时是使劲儿摇头,表示非常赞同和十分明白时是点头。
精品
.
? 面部表情:
①美国人的面部表情比亚洲人多,但比拉丁美洲和南欧人少。 ②中国人的感情比日本人外露 ? 服饰
①White tie是最正式的服装,男性需要穿燕尾服或夜礼服,硬领衬衣、黑色套装和白色领带;女性着裸肩袒背的深色长裙
②Lounge suit只需穿西装打领带,对颜色没有严格要求;女客人可着套裙 ③Dress informal则衣着比较随便 ? 触摸
“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
①“接触性文化”包括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地中海地区、欧洲及中东的犹太民族、东欧及俄罗斯人、印尼及西班牙血统的民族
②“低接触性文化”包括北欧大部、德国、英国和美国、日本人 ③澳大利亚居于两者之间
④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孩子的头饰绝对不能抚摸的 ? 时间观念
Hall将其分为两类:遵守单时制、遵守多时制
①单时制:把时间看做一条直线,可以切割成一段一段,强调时间表和实现安排,如北美、北欧、西欧等
②多时制:习惯于同时处理几件事情,强调人们的参与和任务的完成,不强调一切都按照时间表,如拉丁美洲、中东等。
③英语国家,约会时绝对不能提前到达,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④在我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赴约是礼貌的 ? 对空间的使用
①领域性
②个人空间和体距
Hall将个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种: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众距离 ③对于拥挤的态度
中国人更安于拥挤的情况;英语国家的人对拥挤反感,特别是英国人。 ? 位置安排
①最重要的可人安排在主人的右边
②如果女主人在场,次重要的可人安排在她的右边
第七章 社会交往
? ? ? ?
见面语 告别
恭维与谦虚 送礼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对于礼品的价值不像我们那样看重,一般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 ? 宴请招待
西餐的主菜是鱼或鸡时,配白葡萄酒;主菜是牛肉或羊肉时,配红葡萄酒
精品
.
第八章 人际关系
一、家庭的地位和作用
? 在中国,家庭占有突出的地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
体比家庭重要得多。
? 海外华人的宗族观念比大陆的一般人还要强
? 在中国,家庭中纵的关系是首要的,美国则横的关系是首要的
二、家庭化的社会关系
三、单位——一个家庭式的组织 四、关系网——家庭关系的再扩大 五、圈内与圈外
六、跨文化交际中的人际关系
第九章 经营管理
精品
.
第四部分 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第十章 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观
?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
二、价值观与交际的关系
? 价值观与交际是支配和反映的关系。
①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
②交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们的价值观
三、价值观的特点
?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
? 价值观形成后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是完全不能改变的
四、学者们对于价值观的研究
? Hofstede的《文化的成果》中提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尺度:
①个体主义—集体主义 ②对权力距离的态度
③对不确定因素的回避程度 ④男性—女性
? 中国文化小组除了这四个尺度以外,还分离出了“儒家工作动力”
精品
.
第五部分:提高跨文化意识
第十一章 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一、障碍之一:认识上的误区
? 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困惑、
失望,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二、障碍之二:刻板印象
? 英语:stereotype,即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完全忽视个体区别,而且不轻易改变自己
的想法
? 刻板印象并非一成不变,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刻板印象可能会随之改变 ? 通常人们认为刻板印象和歧视密切相关,刻板印象的下一步就是歧视
三、障碍之三:民族中心主义
? 英语:ethnocentrism,即按照本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和衡量他族文化中的一切,
以自己的是非标准为标准。
? 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人都有民族中心主义,它是与文化共生的。
第十二章 文化休克与跨文化训练
一、文化休克
?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一词是Oberg于1960年在他的一篇学术论文中首次使
用,概括种种跨文化的不适应症状,是人们对于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的心理反应 ? 进入异文化的人大致有四种:旅游者;短期出访的商人、政府官员、外交官等;留学生
和长期在外工作的人员;移民和政治避难者。 ? 解释文化休克的传统原因是:失去 ? 比较新的理论还有:负面事件理论、社会支持减少论、价值分歧论(价值观念差异越大,
适应能力越低)
精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