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紫薯汁由紫色变成绿色,所以可以做酸碱指示剂;故填:能;
(2)草木灰溶液能使紫薯汁变成绿色,所以草木灰溶液显碱性;故填:碱性。 【点评】掌握酸碱指示剂好的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钢铁被称为工业的骨骼,而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发明铸铁技术。写出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
2Fe+3CO2 。
【分析】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的条件下、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同时还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3CO+Fe2O3
2Fe+3C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工业上炼铁的反应原理、铁锈蚀的条件与防止锈蚀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5分)阅读下面短文。
酵母与泡打粉
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时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泡打粉进行发酵。
在面团发酵初期,面团中的氧气和其他养分供应充足,酵母的生命活动非常旺盛,进行着有氧呼吸,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接着面粉中原有的微量蔗糖及新产生的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果糖,最后被酵母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在面筋的网络中出不去,加热蒸烤时,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糕点变得松软。用酵母做的食品松软可口,有特殊风味,易于消化。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因此面点大都用酵母发酵。 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用酵母发酵耗费的时间长,而且发酵时间与温度相关(如图)。因此,也有用泡打粉来代替酵母制作糕点的。
泡打粉一般是碳酸氢钠与酒石酸的混合物,通常为碳酸盐与固态酸。将泡打粉调和在面团中,碳酸氢钠与酒石酸遇水以及碳酸氢钠受热时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点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泡打粉使用时不受发酵时间限制,随时可用,对多油多糖的面团也照样起发泡疏松的作用。缺点是它的碱性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降低营养价值,若混合不均匀反而会导致面制品中有的地方碱太多发黄而不能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7 / 26
(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 都能产生CO2气体 。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 40℃ 。
(3)酵母本身营养丰富是因为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 。 (4)NaHCO3的俗称是 小苏打 。
(5)下列有关酵母和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酵母发酵的过程中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 B.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 C.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无关 D.酵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分析】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用酵母和泡打粉都能使制作的面食疏松多孔,是因为面食的疏松多孔主要是因为制作过程中都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在5﹣10h内,酵母发酵的最佳温度是40℃,此时发酵速度最快。 (3)酵母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 (4)NaHCO3的俗称是小苏打;
(5)A.面团中的氧气有限,酵母的有氧呼吸逐渐转为无氧呼吸,故正确;
B.由于发酵工程中变成了易于吸收的物质,消化功能较弱的人宜食用酵母发酵制作的面食,故正确;
C.由于糖和油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泡打粉的发酵效果与面团中含糖、含油多少有关,故错;
D.酵母不可以直接使面团中的淀粉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故错误。 故选:AB。
18 / 26
答案为:(1)都能产生CO2气体;(2)40℃;(3)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4)小苏打;(5)A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书写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8.(2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O4═2SO2↑+2H2O+O2↑ 。 (2)反应Ⅲ为S+O2
SO2,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 S、O 。
【分析】(1)反应Ⅰ,即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水和氧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反应Ⅰ,即硫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硫、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4═2SO2↑+2H2O+O2↑。 (2)反应Ⅲ为S+O2
SO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
数和为零,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S、O。 故答案为:
(1)2H2SO4═2SO2↑+2H2O+O2↑; (2)S、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的图示,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的原则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3分)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9.3%.工业上利用钛白粉制备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图:
19 / 26
(1)反应Ⅱ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锦钛,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Mg 。 (2)反应Ⅲ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解 反应。 (3)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Mg、Cl2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2)根据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3)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反应Ⅱ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海锦钛,物质X的化学式为Mg;
(2)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Mg、Cl2。 故答案为:(1)Mg; (2)分解; (3)Mg、Cl2。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0.(2分)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2)实验B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大量热。 【分析】(1)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依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2)根据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解:(1)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0 / 26
K2MnO4+MnO2+O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