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坏账准备 12 000
第四章 存货
【参考答案】 1.(1)实际成本核算:
该批甲材料的实际总成本=20 000+200=20 200 (元) 借:原材料-甲材料 20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 400 贷:银行存款 23 600 (2)计划成本核算 ①购进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20 2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 400 贷:银行存款 23 600 ②入库
材料成本差异=20 200-990×18=2380元,超支差异 借:原材料——甲材料 17 820(=990×18)
材料成本差异 238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20 200 2.(1)先进先出法
①6月7日发出A材料的成本=200×60+200×66=25 200(元) ②6月18日发出A材料的成本=300×66+500×70=54 800(元) ③6月29日发出A材料的成本=100×70+200×68=20 600(元) 期末结存A材料成本=300×68=20 400(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2 000+109 000)÷(200+1600)≈67.22(元/公斤) 期末结存A材料的成本=300×67.22=20166(元)
本月发出A材料的成本=(12 000+109 000)-20166=100834(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①6月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12000+33000)÷(200+500)=64.29(元/公斤) 6月7日结存A材料成本=300×64.29=19287(元)
6月7日发出A材料成本=(12000+33000)-19287=25713(元)
②6月16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19287+42000)÷(300+600)=68.10(元/公斤) 6月18日结存A材料成本=100×68.10=6810(元)
6月18日发出A材料成本=(19287+42000)-6810=54477(元)
③6月27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6810+34000)÷(100+500)=68.02(元/公斤) 6月29日结存A材料成本=300×68.02=20406(元)
6月29日发出A材料成本=(6810+34000)-20406=20404(元) 期末结存A材料成本=300×68.02=20406(元) 3. A产品: 有销售合同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40×(11-0.5)=420(万元),成本=40×10=400(万元),这部分存货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超过合同数量部分:
A产品可变现净值=60×(10.2-0.5)=582(万元),成本=60×10=600(万元),这部分存货需计提跌价准备18万元。
A产品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8-(30-20)=8(万元) B配件
用B配件生产的A产品发生了减值,所以用B配件生产的产品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B配件可变现净值=50×(10.2-2-0.5)=385(万元);成本=50×8=400(万元),B配件应计提跌价准备=400-385=15(万元) 应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23 贷:存货跌价准备-A产品 8 -B配件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