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1 980
—乙公司(损益调整) 90 —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30
投资收益 100
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贷:投资收益 30
这一问,因题中未明确出售时60万的股利是否收到,故若未收到,分录应为: 2012年1月5日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1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 1 980
—乙公司(损益调整) 90 —乙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30
投资收益 40 应收股利 60
同时,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
贷:投资收益 30 3. 单位:万元
(1)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①对于原10%股权的成本5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600万元(6 000×10%)之间的差额100万元,该部分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0
贷: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②对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在原投资时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公允价值的变动 (7 500-6 000)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50万元,其中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留存收益和净利润增加部分80万元【(1 000-200)×10%】,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和投资收益;除实现净损益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70
万元,应当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针对该部分投资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80 ——B公司(其他权益变动) 7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0
盈余公积 7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3 投资收益 10
(2)2012年3月1日,A公司应确认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 510
贷:银行存款 1 510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其成本为1 510万元,与取得该投资时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500万元(7 500×20%)之间的差额10万元,应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但原持股比例10%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中确认留存收益100万元,所以综合考虑应确认留存收益90万元,应冲减原确认的留存收益10万元。
借:盈余公积 1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成本) 10
第七章 固定资产
【参考答案】 1.(1)借:在建工程
117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98.9
贷:银行存款
(2)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1371.4
16.7
11.7
应付职工薪酬 5
(3)借:固定资产
1 189.2
1 189.2
贷:在建工程
(4)2012年折旧额=(1 189.2-13.2)/6=196(万元)
(5)未来现金流量现值=100×0.9524+150×0.9070+200×0.8638+300×0.8227+200×0.7835=95.24+136.05+172.76+246.81+156.7=807.56(万元),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782(万元),所以,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807.56(万元)
(6)2012年末的账面价值=1 189.2-196=993.2(万元),所以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993.2-807.56=185.6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85.64
185.64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7)2013年改良前计提的折旧额=(807.56-12.56)/5×1/2=79.5(万元) (8)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728.06 275.5
185.64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1 189.2
(9)生产线成本=728.06+122.14=850.2(万元)
(10)2013年改良后应计提折旧额=(850.2-10.2)/8×4/12=35(万元)
2.(1)2011年12月10日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现值)=50×(0.9524+0.9070+0.8638+0.8227)≈177.30(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177.30=22.70(万元) 借:固定资产 177.3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2.70 贷:长期应付款 200 (2)2012年12月31日
借:长期应付款 50 贷:银行存款 50 第一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77.30×5%=8.87(万元) 借:财务费用 8.8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87
借:管理费用 17.73(177.30÷10) 贷:累计折旧 17.73
2012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77.30-17.73=159.57(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53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59.57-153=6.57(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6.57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57 (3)2013年12月3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