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0:23: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一、 需求分析

在信息技术课的授课过程中,每一部分都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作品,这就涉及到文件的相关操作。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少,对文件操作缺乏系统的掌握。 二、 教学分析

教材编写意图、地位和作用:

信息在计算机中以文件的方式存储,操作系统对信息的管理通过文件管理来实现。《文件管理》既阐述了文件的概念,又介绍了文件管理的相关操作,共一课时(50分钟)。 三、 学习环境和学习者分析:

我们学校信息技术课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教学环境是教室,教具有计算机、液晶投影。最初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水平差异很大,经过前几节课的讲解、练习,绝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熟悉键盘、Windows窗口的操作),能够进行基本操作,但理论知识普遍比较薄弱,对于\文件、文件夹\的理解很浅显。 四、 绩效目标

教学目标:(1)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理解、识记) (2)文件的类型(理解、识记) (3)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运用) (4)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运用) (5)回收站(运用)

教学重点:(1)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2)文件的类型

(3)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

教学难点: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资源管理器中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的一般方法 积极渗透德育、法制教育:

信息技术课不是简单的计算机课,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为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的道德、伦理、安全的认识。 五、 开发教学策略:

1、 这节课既有抽象的理论,又有很多实际操作,教学任务很重,各知识点紧密相连,层层深入,后面的结论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得出,因此我采用了支架策略: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掌握文件操作是很复杂的学习任务,我把学习任务进行了分解: (1)、阐述文件的概念、组成。 (2)、阐述文件夹的概念、组成。

(3)、利用问题:文件及文件夹到底\长什么样\?引入资源管理器的使用。强调文件的

类型。

(4)、使学生掌握文件管理的一般方法。 (5)、布置下次课的上机任务。

2、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是教学内容里的重中之重,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讲解概念时,我采用了概念获得策略:举出事例,引导学生总结概念。

提出问题:用写字板打一份通知并存储;在校园网上下载\几何画板\,分别请学生演示。使学生直接、形象的理解文件的生成过程。 进一步提出问题:

(1) 文字、程序是什么?(把文件和信息相互联系)

文字、程序是信息的载体,要得到的主要内容,内容还可以是音乐、图片等。 (2) 要想关机后信息不丢失,怎么做?(联系到信息存储) 存储信息。

(3) 信息存储后在计算机上生成了什么? 信息的集合——文件

(4) 人与人的区分可以用名字,文件之间如何区分呢? 文件名

问题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了一条渐进式的\质疑链\,最后得出—— 文件的概念:赋予名称并存储在磁盘上的相关信息的集合。

3、 文件管理的相关命令很多,同一个命令执行方法也有多种,不可能讲全,也不可能把所有方法都演示,关键要让学生掌握方法,总结规律,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策略:以一个具体的任务作为学习目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软件相应功能的过程。 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管理的学习,以文件移动为例,首先让学生自学教材(菜单命令的使用),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然后启发学生探索其他的命令执行方法,如:工具栏的使用、右键菜单、快捷键、鼠标拖拽,分别请学生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尽可能使用多种方法,我及时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类,让学生互相评价哪种方法比较规范、哪种方法比较快捷,为下面总结作铺垫。

4、由于课本只介绍了一种文件移动的方法,即使用菜单,但学生想到的方法很多,因此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策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我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请一位代表,用计算机进行演示。 通过文件移动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5、利用计算机完成某一任务,会用到很多命令,往往有一个固定的思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般方法,我采用了建模策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对同类问题多个实例的研究,总结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固定程序和步骤,形成一个问题解决模型。

学习文件的移动,使用了多种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的一般方法:选中操作对象;选择命令。

6、应用建模策略,把总结的一般操作方法运用到具体任务中。结合文件删除操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让学生自学使用回收站。

[学习方法]:

\教师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因此课堂教学中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习方法。我主要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法。

六、 课堂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概念

导入:\前面的课程中,大家已经了解了信息的相关概念,那么信息是怎样存储的呢?计算机是如何管理信息的呢?\

1、 提出问题,由学生演示利用写字板存储文字,从网上下载程序(计算机演示)获得信息并存储,分析文件的组成(板书)。分析俩个过程结果的共同点,引入文件概念(板书)。(10分钟)

2、 结合生活中物品分类管理的方法,得出文件夹概念和作用(板书)。(3分钟) 3、 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及文件夹。打开资源管理器(学生演示),复习窗口的组成(提问),认识文件夹、文件,区分文件的类型,了解文件名中扩展名的功能,识别常用的文件类型(补充文件组成中文件名的板书)。 (5分钟) 第二部分:操作

4、 以文件移动为例,通过自学教材,学生间相互讨论,某些学生的演示,学习使用多种命令执行方法,归纳总结一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演示、板书常用的命令方法)(15分钟)

5、 由学生自己选择方法做文件的删除,检验学习效果。学习使用回收站,理解信息的恢复。(7分钟) 第三部分:布置练习 6、 布置上机任务(5分钟)

(1) 让学生分析文件管理的优点、缺点,提出自己信息管理的方案,通过校园网的聊天室或论坛进行讨论。

(2) 我从洪恩网站上下载了windows98的学习教程,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自学。 (3) 针对常用的命令,我出了几道上机练习题,要求学生上机课练习。 (4) 让学生管理自己的网站空间,进一步理解文件在服务器端的操作。 7、剩下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反思这节课的内容,提问。我进行答疑。

搜索更多关于: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 的文档
一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ivjr8hwn16c4ro7poo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