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一)调查问卷
1、你知道哪些绘画艺术家? 2、你知道哪位艺术家的故事?
3、哪件绘画作品给你的印象深刻,为什么? 4、你还想了解哪些绘画艺术家或作品?
(二)
班级 姓名
绘画艺术的主要语言有 中国画 互评 特点 西方作品 线与墨的灵性 焦点透视 线造万象墨生辉 讲究章法、布局 诗、书、画、印合一体 写意 写实 强调用色彩和光影明暗去塑造对象 散点透视 强调描述情节 对色彩的运用很强调 真棒 还行 加油 (三)《我喜欢的艺术家》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你喜欢的艺术家是 主 要 代 表 作 品 图 片(自己临摹的更好) 代 表 作 品 有 构图 造型 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色彩 作品介绍: 互评 师评 备注: “互评”、“师评”用“优秀、良好、加油”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第一次:
很想上好这节课,所以精心设计了几个“点”,用“忆、观、品、议、评、画”六个字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自认为不错,但是试讲之后才发现有很多问题。
1、在 “观”的环节,我的教学设计只是注重了中外绘画中线、墨、色、透视的不同,忽视了对绘画要素最重要的构图方法的分析。还好我在课上带领学生分析作品时,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到,“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外美术史上至少三位艺术家的主要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观察、发现”而不是“画”上,为此,“学会欣赏艺术作品”既是本课重点,也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大量的文字资料和作品图片,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比较分析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我要对“观”这一环节的设计进行改进,课前和学生一起搜集资料,尤其是图片资料尤为重要。
2、由于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在“议”的环节中,让他们拿出的资料甚少,全班38名学生只有9个人准备了,但是资料内容也不丰富,字多图少;有的学生怕挨说,索性打开美术书,用书中的资料代替。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我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检查,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时遇到的困难。课后与学生交谈,才知道他们家中有电脑的不多,即使有,家长也不会轻易让上网;再者就是因为写作业,没有时间去搜集;去图书室上阅览课还有其它的学习任务。如果老师也能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孩子们在课上就不会出现这个状况了。
以上两点问题的出现,也说明我在备课时,对学情分析的不够深入,对教学目标研究的不够细。
3、学生上课时只能完成一位艺术家的欣赏作业,其他两位艺术家的欣赏作业可以作为家庭作业,确定好上交时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因为这项作业图文并茂,既有构图知识也有色彩知识,还有以前学过的排版知识,因此作业评价结果也可作为一次美术的平时成绩。课上也有学生提议:能不能临摹艺术家的作品,我首先赞同了他临摹艺术家作品的想法,但是我明确指出:一定要临摹“像”,最好达到“形似神也似”的效果才好。
【教研建议】
在教研组内的说课,评课活动中,其他老师在我反思之后,首先肯定了我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很好,几个“点”找的很准,并一致认为“忆、观、品、议、评、画”这六个字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是个很好的模式。同时也诚恳地给我提出建议:可利用教学光盘里的素材充实教学内容。
第二次:
本次上课,为了避免前一节课出现的问题,我针对教学目标,认真进行了思考,在仔细研读了《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后,对照《课标》中的教学活动建议与评价建议,再次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
1、课前,我向教授班级发放了问卷,多方面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储备情况。如:知道哪些艺术家?你了解他吗?作品有哪些?还想了解哪些艺术家或作品?教师汇总之后,我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采取了有针对性地备课,首先,我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中外艺术家的资料,如图片、光盘等,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丰富教学资源;其次,我安排小组教学,为了让教学更顺畅,调整了“评、议”环节的排列顺序,通过“观、品、评、议”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了“写”的环节,是为了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临”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其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而设计的。
2、在“观”的环节,对中国画的赏析内容,我加入了中国画的透视方法、构图方法、用线用墨技巧和诗书画印合一的审美形式;西方绘画特别强调用色彩和光影明暗去塑造对象。这是西方绘画与中国画在形式上最重要的区别,同时赏析它们的构图特点。最后以板书的形式总结了构图方法:三角形、S形、垂直线、水平线、向心线、对角呼应等。
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为此,我利用了多媒体,再现艺术作品,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完成教学任务。解决了上节课在“观”的环节出现的问题。
3、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课前,我将搜集到的资料打印出来,放到各个小组中,让学生从中挑选、分类、剪贴、整理后编册。
4、另外我精心设计了《学习评价表》,从 “构图、造型、色彩”三方面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