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所需时(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间
共用三课时 每周一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围绕中国画教学展开,学习重点包括“通过对中国画作品的比较分析、临摹,体验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运用临摹、创作的学习方法进行笔墨的练习”、“认识和学会运用毛笔、墨色完成中国画作品”。
学习内容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一: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 ——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二:自然景物的笔墨表现 ——松柏树的基本笔墨表现技法。专题三: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尝试用水墨表现人物场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中国画墨法、笔法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水墨的形式用表现花鸟、山水、人物,领会水墨在传统中国画中的特殊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中国画意境的表达。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中国画的线条、墨色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笔、墨产生的韵味。
2、通过对梅竹、树木、山石、人物的造型练习及实践,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笔墨变化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专题划
分
专题一
(说明:设计几个能引领本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
1、中国画笔墨韵味指什么
2、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洋画的对比
3、怎样表现中国传统水墨画
(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1 课时)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 ——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专题二: (1 课时)自然景物的笔墨表现 ——松柏树
的基本笔墨表现技法
专题三: (1 课时)水墨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尝试用水墨表现人物场景 .......
其中,专题 (或专题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表现
——了解梅、兰、竹、菊的传统表现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所需课(说明:课内共用几课时,每周几课时;课外共用几课时) 时
共一课时 每周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 中国绘画笔法、墨法的学习
2、 了解梅竹的传统表现技法,尝试表现梅竹题材 3、领会中国画意境的表达。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1、中国画的基本思想
专题问
2、中国绘画中的“文房四宝”
题设计
3、中国绘画与西洋绘画的对比 4、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学习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源 常规资源 课件 美术教室 绘画工具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1、活动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
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欣赏感受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传统笔墨的韵味。 1.欣赏国画家现场作画视频,提出问题:中国画工具有哪些?采用怎样的造型手段?
2.学生总结归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使用书法用线为主的造型手段,加上墨色运用,使其在纸上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 活动二:探究风梅花作品,寻找枝干组合规律及花的画法
1.出示齐白石的《红梅》,吴昌硕的《墨梅图》,提出问题:用笔方法,枝干组合规律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师生交流,分析出枝干女子造型,点花勾画讲究聚散。
活动三:教师演示画梅用笔用墨方法,学生体验笔墨韵味 1、交流与展示
2、小组内自评,感受梅花傲雪的精神。 活动四:欣赏郑板桥的《竹》
1. 提出问题:竹竿有什么组成?竹叶的组合有什么规律?
2.小组探究美术作品,竹竿由竹节组成,中间长,上下短。叶子组合有介字、个字,像鱼尾,像飞燕···
3、感受竹子枝干挺直,宁折不屈,高风亮节的品质 活动五:深入观察,分析笔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