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1 赏析示例 六国论 Word版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 5:21: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 1 赏析示例 六国论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C.或曰:……率赂秦耶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或未易量 .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解析:选D。A.弊病/弱点,毛病。B.爱惜/吝惜。C.有人/或许。D.均意为“所以”。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 .

⑤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⑥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⑦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吞二周而亡诸侯 .⑨今殴民而归之农 .⑩晋军函陵 .A.①⑥⑦⑩ C.①④⑦

B.③④⑧⑨ D.③⑤⑦

解析:选C。①④⑦名词作状语,②⑧⑨为使动用法,③形容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名词,⑥⑩名词作动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C.①⑤⑦

B.③④⑤ D.④⑥⑧

解析:选C。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选A。A项为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被动句。 5.下列说法,不符合课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围绕“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运用对比、

类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分析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C.作者写本文的本意不在研究六国历史,而在借古论今,指出宋朝国策之非,为宋朝危机敲响警钟。

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 解析:选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7.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译文: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2)六国诸侯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大规模通识教育使得中国学生在基础知识“均值”高的同时,也出现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少的“方差”小状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必能改变学生“泯然众人矣”的命运,而改变了“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随后就必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①不是只要改变学生缺乏好奇心的共性问题就一定能改变学生“泯然众人矣”的命运。

③ 答案:②不是只要改变了学生“千人一面”的怪圈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③不是只要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一定能造就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9.苏轼被贬黄州,于东坡之上建房开园以自足,纵游大好河山来排遣其遭贬的愁闷情绪,且将其书房命名为“雪堂”,于其中读书自乐,并吟诗作赋来表明其高洁情操、美好品德。请据此为下面的对联写一条下联。

上联:筑室东坡,游壮丽山河遣愁怀

下联: 解析:先要从对仗这种形式上下功夫,弄清楚上联各个词语的词性;内容上,要注意题干中提供的“雪堂”这一地点,“读书自乐”这一活动,“表明其高洁情操、美好品德”这一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1 赏析示例 六国论 Word版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izx47wj2x371qz5d0ci05ej21u0yu00k0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