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练习
一. 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 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2. 从分子水平看细胞分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特异性蛋白的合成 B.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C.核糖体蛋白的合成 D.酶蛋白的合成 3. 如图是绿色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
意图,下列能正确描述其过程的是
A.能量A是光能,能量B、C和D中有一部分形成ATP
B.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和④都是无氧呼吸
C.①是光合作用,②.③和④都是有氧呼吸 D.①和②过程只能发生在植物细胞内,③和④过程 只能发生在动物细胞内 4. 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
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CO2、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CO2 C.CO2、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CO2 5. 下图表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分
析正确的是 A.噬菌体进行过程②为自身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②和④过程只能发生于不同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6.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其中生成的产物有丙酮酸、二氧化碳和水 C.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含有DNA、RNA、蛋白质等成分 D.高尔基体是可以把其内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分别送往细胞内或细胞外
1
7. 图8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都不能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图8 D.过程①~④中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8. 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下列实验操作能够得到相应实验结果的是 ( ) A.离体的线粒体在含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产生CO2
B.向提取的叶绿体基质中通入CO2生成大量的葡萄糖 C.向酵母菌的研磨液中加入葡萄糖后产生酒精和CO2
D.向提取的乳酸菌细胞质基质中加入丙酮酸生成大量的乳酸和CO2
9. 下列与细胞分裂没有直接关系的生理活动是 ( ) A.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 B.单细胞生物的繁殖 C.病人手术后伤口的复原 D.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 10.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B.细胞分化是细胞固有的基因严格有序的表达过程 C.衰老的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细胞核体积缩小 D.细胞的凋亡是一种编程性的细胞死亡 11.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B.细胞癌变是营养物质过多的结果 C.细胞癌变是细胞脱分化的结果 D.细胞癌变是癌基因表达减弱的结果 12.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关于染色体和DNA分子间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一定加倍 ②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减半 ③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分子数目一定加倍 ④染色体复制完成时,DNA分子复制一定完成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胡萝卜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B.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可以出现在同一视野中 D.花生子叶切片染色之后,需要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苏丹III染料
14.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
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 )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2
15. 下列论述不能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的是 ( )
A.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均是一个来自于父方,一个来自于母方 B.雌雄配子结合后染色体恢复为二倍体,基因恢复为成对状态
C.减数分裂后每一个配子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和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D.在各种细胞中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同源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
16. 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数目加倍 B.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赤道板 D.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都不具备全能性 17. 图4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8.
A.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且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 C.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
D.染色体P和Q 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一个DNA分子用15N标|已,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 ) A.0 B.25% C.50% D.100%
19. 图示分子结构简式或简图,下面针对甲、乙、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中都含有腺嘌呤 B. 乙中的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
C. 甲所包含的物质有5种核苷酸 D.丙可表示的物质中的单糖不只是核糖 20. 关于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
C.若DNA分子中A有P个,占全部碱基的n/m,则G的个数为P(m/2n一1)个 D.把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21. 某人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YY,有可能是亲代产生配子时,细胞分裂后期两条性
染色体移向细胞同一侧所致,此时的细胞名称为
A.初级精母细胞 B.次级精母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22. 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
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2种,13:3 B.4种,9:3:3:1 C.3种,10:3:3 D.3种,12:3:1
3
23.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
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B.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C.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1/4
D.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1/2、1/4 24.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
据图可知,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 A.1/2 B.1/4 C.1/9 D.1/16 25. 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丰富了种群的基因库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 26. 下列各项中可以导致基因重组现象发生的是
A.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B. 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D.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27. 图15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II一4是杂合子 B.Ⅲ一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III一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 28.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学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种群的个体数量角度看,突变在较大的种群中 比在较小的种群中容易保存
B. 对生物体有害的隐性基因在纯合状态下比在杂合状态下容易丢失 C.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 通过染色体加倍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29.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细菌能在液体培养基中以二分裂方式迅速扩增 B.噬菌体或大肠杆菌可在蛋白胨培养基中增殖 C.灭菌的目的是消灭与培养菌相竞争的杂菌 D.稀释涂布法分散细菌得到单菌落的效果更好 30.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 ①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②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③三碳化合物生成六碳糖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中,叶绿体基质内产生ADP的量增加 ④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细胞内生成的CO2量相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4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