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A、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污乳化为小油滴随水冲走,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用石墨制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食醋除水垢,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用明矾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氢氧化铝,对水中的悬浮物有吸附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如下图所示,往固体中加入少量液体。能够使气球先膨胀,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到原状的是(固体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硝酸铵固体和水 C.石灰石和稀盐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氯化钠固体和水 D.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气球会变瘪,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气球不会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不会恢复原状,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温度恢复至常温,又恢复原状,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往固体中加入少量液体,观察到气球膨胀,说明药品接触生成了气体或放出了大量的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说明是药品接触放出热量,进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硫酸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用以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反应中当有34g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
变,需消耗O2的质量为_____。在温度一定和不补加溶液的条件下,缓慢通入混合气体,并充分搅拌。欲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写出图中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16g 增大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 CuCl2+H2S═CuS↓+2HCl,2FeCl3+CuS=S↓+2FeCl2+CuCl2,4FeCl2+O2+4HCl=4FeCl3+2H2O 【解析】 【详解】
(1)H2S转化为硫单质,硫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变成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变成﹣2价,依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参加反应的硫化氢和氧气的分子的数量关系及质量比为:
2H2S——O26832
所以有34g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量不变,需要消耗O2的质量为16g,故填16g。 (2)使生成的硫单质中不含CuS,则硫离子不能有剩余,硫离子完全被氧化为硫单质,所以氧气必须过量,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故填增大混合气体中空气的比例。
(3)氯化铜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铜沉淀和盐酸,氯化铁和硫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和硫,氯化亚铁和盐酸、氧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uCl2+H2S═CuS↓+2HCl,2FeCl3+CuS=S↓+2FeCl2+CuCl2,4FeCl2+O2+4HCl=4FeCl3+2H2O。
14.“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水中鱼类可以呼吸因为水中溶有 __________。(写化学式)。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_________(填写序号)。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子变多了 C 水分子不停地运动 D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_______ml或_____ml,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可用家中厨房里的______除去。 (填写序号) A 白酒 B 酱油 C 食醋 D 食盐
【答案】(1)氧气或者O2(2)D(3)2.5;10;2H2O【解析】
2H2↑+O2↑;(4)C
试题分析:(1)氧气的用途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氧气或者O2(2)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故答案为D(3)电解一定量的水,因为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因此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或10mL;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4)水瓶胆壁上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可用家中厨房里的食醋除去,因为碳酸根离子能与氢离子反应;故答案为C
考点:氧气的用途;电解水实验;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5.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KNO3 NaCl 13.3 35.7 10 20.9 35.8 20 32 36 30 45.8 36.3 40 64 36.6 50 85.5 37 60 110 37.3 70 138 37.8 80 169 38.4 90 202 39 100 246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 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_____。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_____。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_____(填字母)。 A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无法判断
45.8g 降温结晶 36~36.3 不饱和 9 C 【答案】36
45.8g+100g【解析】 【分析】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100g某种溶剂中溶解某种溶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溶解度?100%。
100g+溶解度(1)Ⅰ由图表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
Ⅱ.30℃时,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
质质量分数)为
45.8g 。
45.8g?100gⅢ.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从KNO3溶液中得到KNO3的一般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20℃~30℃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所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36~36.3。
(2)Ⅰ蒸发前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晶体,第二次蒸发10g水共析出5g晶体,实际第二次蒸发析出4g晶体,所以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析4g晶体,所以共析出5g+4g=9g。
Ⅱ题中析出晶体是通过蒸发溶剂得到的,不能判断出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故选C。 【点睛】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提纯固体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6.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按照要求填空:小李去医院体检,医生说他有点贫血,你认为他应该适当补充_____元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同时又可以杀菌清毒。家中的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铁 隔绝空气(或氧气) 煮沸 氧气和水
【解析】(1)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判断;(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火焰熄灭;(3)根据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4)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1)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医生诊断说是贫血,所以他需要补充的元素铁元素;(2)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火焰熄灭;(3)对水加热煮沸时,可使水中钙、镁离子形成沉淀,同时能杀死病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因此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煮沸;(4)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你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写出标有序号
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