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 【答案】锥形瓶 AE 2KMnO4ΔK2MnO4+MnO2+O2↑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氧气流进入导管
集气瓶中没有铺一层细砂(或集气瓶中没有存少量水) Ca(OH)2+CO2=CaCO3↓+H2O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解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锥形瓶。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因为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必须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根据题意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ΔK2MnO4+MnO2+O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
进入导管。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实验中产生的高温状态的生成物溅落下来直接跟瓶底接触,导致集气瓶炸裂。
(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 =CaCO3↓+H2O;图F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控制导气管口的止水夹能实现酸液和石灰石的分离,所以F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18.依据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
性的实验。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_____。图2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由实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结论的依据是_____;甲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检验方法是:_____;先从水槽中取出试管,然后_____。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图4是使水沸腾实验。先关闭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压到烧瓶中,然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瓶内的水沸腾起来。胶头滴管内的液体与烧瓶中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即可)。
【答案】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质量守恒定律 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热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 【详解】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形成密闭体系,然后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甲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先从水槽中取出试管,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热;瓶中装入少量水或细沙,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4)先关闭止水夹,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挤压到试管中,然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烧瓶内的水沸腾起来,是因为液体与烧瓶内的气体反应,使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使水的沸点降低,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烧瓶内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为测定某工业纯碱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40.0g水全部溶解,,然后取该溶液平分为A、B二等份进行实验。甲组向A中加入一定量7.3%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常温下为不饱和溶液,其质量为73.8g。乙组向B溶液滴加一定浓度稀硫酸至过量,测定其pH值变化也测定出了该样品的纯度。
(1)关于乙组实验有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BCD
(2)若要从甲组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氯化钠晶体,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多少?______ 【答案】C 蒸发结晶 10.6g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7;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过量后显酸性,pH<7,故选C;
(2)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氯化钠晶体。
(3)解: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2x,参与甲组反应的碳酸铵的质量为x,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7344
xyz可得,
106x=7344y=z y=73x106 z=44x10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减少量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解得x=5.3g
答: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12g+40g2+y7.3%-73.8g=z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