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如牛筋等】牛津和牛筋
牛津如牛筋 佚 名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任期间,曾为一名女孩的入学问题,亲自向牛津大学求情。 这名女孩出生于苏格兰边远地区一个教育落后的郡,中学毕业考试成绩全A,是近百年来当地第一个达到牛津录取线的毕业生。女孩顺理成章地申请了牛津大学,然而参加面试时,教授们却认为,该学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故而拒绝了她的入学申请。女孩家乡的政府部门对此事极为重视,专程找到教育大臣,请他出面说情。教育大臣认为,如果女孩能进入牛津深造,不仅对于落后地区的教育是个激励,对于英国整个教育事业来说,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欣然应允,找到牛津大学的有关部门,希望给予女孩破格录取。出乎意料的是,牛津方面以不容置疑的态度予以拒绝。
教育大臣又找到副首相,副首相再次出马,同样被婉言拒绝了。无奈之下,副首相只得请首相布莱尔出面疏通。布莱尔得知情况,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亲自给牛津大学打电话过问此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说服校方改变原先决定。消息一经传出,媒体纷纷报道,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没过多久,牛津大学发表声明:“首相的建议虽然是出于对落后地区学生的关怀,但我们仍不能接受,理由就是一个:在招生问题上,任何人无权更改学院教授的面试结论,这是牛津大学几百年来的传统。”
布莱尔觉得很没有面子,满腹牢骚,此后的一个私人场合,当有人提到牛津大学时,他顺口说了一句:牛津大学就像“牛筋”一样,太倔强、太古板了,要与时俱进,必须进行改革。不料,此话传到了牛津师生的耳朵里,引起极大愤慨。学校立即取消了授予布莱尔荣誉博士学位的原定计划,并对政府行政干预学校事务提出严重抗议。 从这件事中,牛津大学向人们展示了它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软硬件的支撑外。必须要有像“牛筋”一样对制度的
坚持。
把女人惯成神 佚 名
在加拿大要低头拥抱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以爱德华王子命名的小岛。岛上的女人受到极大的尊重。你听一个人如何称呼他的爱人,就知道这个女人在这个男人心中的地位。
“小女孩”。这是初级的称呼。这个称呼含有疼爱、喜欢、欣赏,对她的闹、好动、多事又有点无可奈何的意思。这个称呼在那里最普遍。
“宝宝”。这个称呼证明男人已经全部接受了她――包括她的缺点。他已经喜欢和享受她的特性,珍爱她、呵护她、满心地装满她,把她融入他的生命了。约有30%的女人被这样称呼。
“神”或者“神啊”。两种称呼同一个意思。爱不够,就把爱娶回家,娶回家还不够,就和她过一辈子,过一辈子还不够,就使劲爱她,使劲疼她,使劲宠她,要使劲惯她,就把她供起来,把她当做“神”。不但你自己把她当做“神”,而且你要让她也把自己当做“神”。
当这样称呼一个女人时,证明男人已经习惯聆听女人的音容笑貌、悲欢欣喜、生命律动,怀着彻底的喜爱和敬重,匍匐在爱和幸福的脚下了。这样的“神”占那里女人的10%左右。
走在爱德华王子岛的街道上,如果你听到篱笆后有人喊:“我的神啊,我已经把院子里的露珠扫落了。你起床吧!”这时你会看到屋子里“咚咚咚”跑出来一个又肥又胖,又黑又矮,又老又丑,扭着屁股迈着小碎步的女人。这时,你千万不要笑,那是人家的“神”,这个“神”只和爱有关,和美丑无关。
在爱德华王子岛,有一条贯穿全岛的南北公路,公路的零公里处,有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把女人惯成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