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0 4:00: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功之乐。

“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要求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对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字可以是看作是形象材料、思维材料、情感材料等,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学而不思则罔。”阅读离不开思考,发现问题需要思考,解决问题更需要思考,人生就是一个通过思考持续解决来自自身和外界各种问题的过程。不是外貌衣着而是思考着的头脑,把这个人从众多的人中区别开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将读、写割裂开来,花很大功夫在习作教学和指导上,却事倍功半,教师们不要用一种方法教一辈子的书,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这样才不会淘汰和落伍。我听过一些公开课,教师都只重视读的训练,而忽视写的训练。甚至有的教师为有赶进度,每篇课文只教生字、词,把阅读教学砍了。曾经有一位教师说过:阅读教学必须读写结合。让习作渗透在每一节阅读教学中,让每一课的学习有所获,尤其是每一课的习作指导更不能少。我想:只要我们把习作当作识字、写字那样来教,把习作渗透到每一节阅读中,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四、教师评价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评价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评价包括学生自己评,教师评,家长评。在课堂上,教师评价是常见的一种方法。评价用得好,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鼓励中进步,并能查漏补缺,乐于接

受。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有的教师生怕伤了学生自尊心,一味说好,既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也不指出,让学生不知对错,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失败或教训,一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有的老师一节课下来没有一句评价语言,或有也是一味夸奖学生,但整堂课之间只有“你真棒”不绝于耳。教师正确的评价会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给学生终身回味的留念。教师丰富多彩的评价语不仅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一个方面,也是做人诚挚的一个方面。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巧用评价语。

表扬语要适度,不能满天飞。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做出不同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的用一句话。例如:“你真了不起,有独特的想法。”“还不错,你进步真大。”“你声音真好听,像黄莺唱歌一样动听。” 2、评价可加上肢体语言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优劣时,可结合肢体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拉近学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当学生回答了精彩的发言,教师可带头鼓掌祝贺;当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向他表示感谢:我代表全班同学谢谢你提出了这个问题,让全班同学学到这方面的知识;当害羞的学生能大胆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和分握握手;当学生不敢回答时,教师可以摸摸他的头,鼓励他大胆些等等。

总之,针对农村小学的现状:许多教师没有提升的机会、学习的机会,再加上没有多媒体设备,学生没有课外书读,没有家长辅导,课余生活贫乏,单调。所以,要改变现状,必须改变教师有思想素质,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让我们的教育理念走近世界。 参考文献: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罗素.《教育的目的》见《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的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93u13yf25nrap1skpl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