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语文重点文章至少要看过一遍,了解大意。诗歌该背的还是要背 由于范围太广,这份材料仅仅是书上整理出来的,方便浏览 注:下划线为老师强调的重点。其余的为黄色绿色阴影重点
1.诗歌:
《现象七十二变》——罗大佑
罗大佑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批判精神,其中《现象七十二变》最具罗大佑的歌曲特点,表现出强烈的反讽效果,也暗示了整首歌曲的基调:面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急剧变化,歌者的怀疑讽刺失望和无奈。罗大佑的歌曲在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民族情绪、文化关怀和社会批判内容。罗大佑歌曲中的激情主义冲动和现实主义批判的融合,也打造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的启蒙倾向。
思考:举出三首你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歌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略)
《诗经 秦风 蒹葭》
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是采用复沓形式的临水怀人诗,有迷离朦胧的审美效果。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篇撰。艺术形式上以四言句式为主,以赋、比、兴多种手法表现。“风雅颂赋比兴”合成诗经“六艺” 《蒹葭》从古至今的几种看法:1.讽刺秦襄公不用周礼之作2.以为招隐求贤之作3.今人多主爱情之说。
《西北有高楼》
背: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尽管《古诗十九首》的作者是一群不知名的文人,但它在艺术上却达到了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以至被称为“五言之冠冕”。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对后世诗歌创作,体制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是一首虚拟、象喻的诗。虚拟:是说诗中情景并非现实的写照,而是作者幻设出来的; 象喻:是说以特定的情境象征人生的某种境遇。 这首诗借助于对具体形象——一个假想的歌者与一个假想的听者的描绘,把这两种欲望表现出来。
《长恨歌》 ——白居易
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写的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的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是叙事诗第一名篇,后世评论家有把它当做政治讽刺诗,也有认为是歌颂爱情之作。其为爱情说、讽刺说为双重主题说。
《长恨歌》之后,李、杨的爱情故事更加引人注目,特别是通俗文艺,对其反复进行改写,如元杂剧中的《梧桐雨》,清传奇剧《长生殿》,都是影响广远的作品。
《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背: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来,走马兰台类转蓬。 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这是一首有作者自己出场的爱情诗。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牵连,潦倒终生。李商隐首创无题诗,其诗也多为“无题”,内同各有不同,但大多具共同特征:意旨含蓄朦胧。
作品的具体内容越是含混或缺失,其概括性可能就越强,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感受和联想,这首诗就是一个明证。
gao
《临江仙(夜归林皋)》——苏 轼
背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很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注释:此身非我有:我的身体不归我自己所有,即自己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源于道家对人生的看法——出处→《庄子?知北游》 营营:原意为来往不绝——出处→《诗?小雅?青蝇》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成“三苏”。仕途上的坎坷波折,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思想和创作,积极进取和达观放任存于一身。其词别创豪放一派,影响深远。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其人影响后世深矣,但少有人学得来他那种建立在对世事、艺术深刻感悟之上的旷逸与从容,那是一种难于复现的精神景观。
苏轼被称为豪放词人,虽有豪情迸发、激越昂扬之句,但最为普遍的意绪还是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是一种超旷与潇洒的情怀。本诗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
这首妙词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这种理趣,不在于理的高深,而在于趣的点化。所谓“趣”,就是以超然而幽默的眼光观照人生,观照自我。词中正面说理的句子只有“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辛弃疾
背: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
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22岁时,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农民起义军。其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稼轩长短句》。
本词记一次英雄相会,这次相聚历时十天,史称辛、陈“鹅湖之晤”。该词中多用比拟、隐喻。由此词开始,辛弃疾和陈亮用此调此韵,一连有五首唱和,堪称词史胜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