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④的改变 B.图中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C.图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③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
解析:选B 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④)的改变;⑤是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基因结构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
13.对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6
B.乙图细胞一定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条 C.丙图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最有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D.丁图表示某果蝇染色体组成,其配子基因型有AX、aX、AY 、aY四种
解析:选D 甲图生物的基因型是AaDd,自交产生基因型为Aadd个体的概率为1/2×1/4=1/8;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丙图中双亲患病,而女儿正常,所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图中果蝇基因型是AaXY,其配子基因型有AX、aX、AY、aY四种。
14.在一固定容器内用液体培养基培养肺炎双球菌并测定其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见下图。其中在 a点时向培养基中添加了一定量的青霉素。下面对该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B
B
B
B
B
A.c~d 段菌体数量不再增加,这与使用青霉素有关 B.a~b 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最大 C.d 点开始出现的变化说明 d时一定是再次加入了青霉素 D.曲线从 b 点到 d 点主要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
解析:选B c~d段是受一定容积和一定量的培养基所限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A错
误;青霉素起选择作用,将少量抗青霉素基因突变的菌体选择下来,大量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菌体死亡裂解,a~b段种群中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明显升高,B正确;d点开始也可以是进入正常的衰亡期,C错误;曲线a~b段体现了青霉素对肺炎双球菌的选择过程,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10分)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AA为高产,Aa为中产,aa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
(1)通过方法①→②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________种。 (2)步骤④的方法是________,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 (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步骤代号)。
(4)经步骤⑥(人工诱变)处理获得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是______,而且突变频率________。
(5)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①→④→⑤”途径获得基因型为AABB小麦植株至少需要________年。
解析:(1)图中过程①→②→③为杂交育种,获得的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2)步骤①→④→⑤为单倍体育种,步骤④是花药离体培养,步骤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3)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图中①②③④步骤都进行了减数分裂。(4)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突变频率很低。(5)根据题意,第一年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种子,第二年秋冬季播种,第三年春季开花,并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植株。
答案:(1)两 (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3)①②③④ (4)不定向的 很低 (5)3 16.(10分)回答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问题:
Ⅰ.上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细胞图像D→F属于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分裂。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
(4)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系G中的__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 Ⅱ.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__。
(2)图乙为细胞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乙2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之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解析:Ⅰ.从图中可以看出,D→F属于有丝分裂,D→A属于减数分裂;C细胞和A细胞分别称之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也就是G图中的1阶段,a与a的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也就是G图中的2阶段。A、B、C、E中只有C、E含有同源染色体。
Ⅱ.分析图甲可知,其曲线表示的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DNA变化趋势,乙表示的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丙表示含染色单体的时期。
答案:Ⅰ.(1)有丝 减数
(2)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3)AB、ab或Ab、aB (4)1 2 (5)C、E
Ⅱ.(1)a~h (2)有丝 后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3)6 它们是由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4)ef ce
17.(10分)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示中,DNA的模板链是________。
(2)遗传信息是指____________分子链上的________排列顺序。 (3)转运RNA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4)图示中DNA片段决定________个氨基酸,共需________个转运RNA来运载。 (5)图示中细胞核内发生的过程叫做________,核糖体上发生的过程叫________。 (6)图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由________向________。 (7)该过程在下列哪种细胞中不能完成( ) A.胰腺细胞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B.肠黏膜细胞 D.白细胞
答案:(1)E (2)DNA E 脱氧核苷酸 (3)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并转运特定的氨基酸 (4)4 4 (5)转录 翻译 (6)左 右 (7)C
18.(10分)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细胞中花青素存在的场所是________。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