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D 猪肉的需求曲线由D左移到D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21
①错误,因为养猪业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会使猪肉的供给量增大,和题意无关;②正确,因为其他肉类供应量大幅增加,人们会减少对猪肉的消费使猪肉需求量下降;③错误,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会使需求量增大,不合题意;④正确,媒体曝光40吨病死猪肉销往该地会使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减少。选D。
解析:D 当价格在P时,供给点在需求点的右边,说明供大于求,因此①错误;当价格在P时,
1
市场状况为供不应求,价格呈上涨状态,生产者有利可图,会扩大生产,②错误;当价格P→P
2
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下降,C错误,不选;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01
商品的均衡价格E降低,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D符合题意,应选,故答案选D。
解析:D 图中的曲线反映了两种变量间成正比。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提高,D项正确。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恩格尔系 数与家庭生活水平、本外币汇率间的关系均呈反相关,A、B、C均与题意不符。
解析:A 材料强调的是新的支付方式对消费的影响,A正确且符合题意。
解析:D 电视空调节能补贴政策的实施,能直接降低人们的消费成本,有利于扩大商品的 aa′移动,因为食品、农产品基未必会促使消费总需求曲线由向、消费需求,D正确。AB本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变化不大。C会抑制住房的投资,抑制投机性需求,不符合题意。
解析:B 回收的商品仍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此是商品,①排除,②正确;以旧换新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③正确;以旧换新与缩小收入差距无关,④排除。
解析:B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开始,消费某商品的总效用不断增加时,对某商 12 品消费的数量也不断上升。首先排除A、C;当消费者对某商品的总效用不断下降时,对某商品消费的数量相对稳定或缓慢增长。B为正确答案。D错误,因为人们对某商品的总效用不可能永远增加,总会达到饱和程度的。
解析:C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消费类型。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④说法错误。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
解析:A 城镇基础设施和城乡居民消费均与城镇化有关,①③符合题意;②是从农业和对外贸易角度分析,④是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角度分析,均与城镇化无关,应排除。
解析:A 本题考查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及消费类型的知识。由图象可知,在A点左侧消费大于家庭收入,在A点右侧消费小于家庭收入,B错误,A正确。在收入为零的条件下,居民仍有消费,如生存资料消费,因此家庭收入增长与消费增长不是严格的正比或反比关系,C、D说法错误。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第(1)问,人民币实际升值意味着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
的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升高;第(2)问可以根据教材知识直接作答。
答案:(1)人民币实际升值幅度达到了30%,意味着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升高。
(2)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的内涵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的变化上。可从价格与需求变化的一般规律即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互补商品的相互影响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下降,反之亦然;替代商品的影响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这三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说明。(2)高油价使汽车销
售出现困难,因此汽车企业要走出困境,须从调节生产规模、革新生产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强强联合,降低生产成本,坚持正确的经营战略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①价格影响需求,价格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减少;价格低,人们的消费需求会增加。油价的升高使人们对汽油的需求量减少。②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升高,需求减少,导致汽车需求减少;汽油与柴油是替代品,汽油价格升高,需求减少,导致对柴油的需求增多。 (2)①调节产量,由于汽车需求量减少,生产厂家应该适当地缩小生产规模。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优势。③依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比如开发柴油汽车。④诚信经营,通过优质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13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创名牌产品。⑤进行强强联合或者企业兼并,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形成规模效应。⑥采取正确的经营战略,依据市场需求生产,善于创造消费需求。
解析:本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注意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增长情况以及同比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第二问,要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角度来分析原因,可涉及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价格因素、消费理念以及国家政策。
答案:(1)信息:材料表明2004~2013年10年间,我国“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有起伏,其中2013年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率大幅度下降。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