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热锅在额定电压下,加热15min消耗的电能; (2)电热锅在额定电压下,保温状态的电功率;
(3)为测量电热锅的实际电压,将家中其他用电器全部关闭,电热锅在加热状态时,观察到的标有“2000r/(kW?h)”字样的电能表的表盘在6min内转了100转,则电热锅的实际电压是多少? 21.如图所示,体重为50kg的小安利用滑轮组把浸没在水中的长方体A提出水面。物体A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小安所用的拉力为350N,滑轮组机械效率η1=80%.物体A被完全提出水面后匀速上升时,滑轮
2
组的机械效率η2=90%.已知物体A的底面积为0.04m , 高1m,不计摩擦和绳重,g取10Nkg.求:
(1)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大小。 (2)物体A的重力。
(3)请计算说明小安能否把物体A完全提出水面。
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0分)
22.电阻箱是能够直接读出电阻阻值的可变电阻,在电路图中符号是“ 实物连线图,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1/R图像。
”,为探究在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的条件下,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电阻倒数1/R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和图乙所示
甲 乙 丙
(1)如图(乙)是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图,请在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连接正确。
(2)滑动变阻器R'在此实验中除了能起到保证电路安全的作用外,另一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故障可能是________。 (4)小明同学在发现电路有故障时,首要的规范操作应是________。
(5)实验时,当电阻箱接入电阻从10?变成15?时,电压表示数变大,此时,应该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 (6)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得出实验探究的结论是________。 23.小明同学想测量家中色拉油的比热容。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①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入200g水和200g色拉油,测得它们的温度均为20℃; ②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器材装配好;
③用酒精灯给水加热4min,测得其温度为32℃; ④用同样的方法给色拉油加热4min,测其温度48℃; ⑤整理器材,并计算色拉油的比热容。 请替小华完成计算过程:
3
⑴加热4min,水吸收到的热量是Q水=________J;(已知:c水=4.2×10J/(kg?℃)
⑵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即Q色拉油=Q水; ⑶计算出色拉油的比热容为c色拉油=________J/(kg?℃);
⑷除了这种方案,你还有其他的方案吗?请简单说明你的方案: ________。
24.小琪骑自行车上学途中发现:不蹬脚踏时,自行车也能向前行。小琪思考: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将思考的问题告诉了同学小红,两人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车和人的初速度有关; 猜想三:自行车滑行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地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她们两人合作利用圆柱形空瓶、木板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探究。实验时将瓶子P从斜面上滚下,进入水平桌面时获得一定的速度,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一段距离停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她们第一次用空瓶,第二次在瓶里装满沙子,这样改变了质量。先后让瓶子从斜面上________无初速滚下,测出瓶子在水平木板上滚动的距离都为s。她们使用的实验方法叫________法。根据实验结果,她们认为猜想一是________(选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她们应该通过改变________来改变瓶子到达木板的速度.
(3)后来她们又在木板上铺了棉布做了三次实验,几次实验记录了如下表的一些数据.由表中数据可分析得出结论:物体在水平上滑行的距离与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序号 接触面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2 3 4 5 6 木 板 0.10 木 板 0.20 木 板 0.30 棉 布 0.10 棉 布 0.20 棉 布 0.30 0.50 1.00 1.50 0.30 0.60 0.90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考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课本的厚度约0.7cm,铅笔的长度约20cm左右,课本的宽度18cm,茶杯的高度约10cm左右.故选A.
【分析】本题注重培养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cm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2.【答案】 C 【考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故选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 3.【答案】 C
【考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用力敲击锣面增大锣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B、使劲拨动琴弦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C、堵住笛子的气孔,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故堵住笛子的气孔,能改变声音的音调,符合题意;
D、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4.【答案】 A
【考点】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
A、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能减少PM2.5污染.故A正确;
B、使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会使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B不正确;
C、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故C不正确; D、大力发展煤炭火力发电,煤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时生成微小颗粒物,会增加PM2.5污染.故D不正确. 故选A.
【分析】根据PM2.5的含义,分析能减少固体颗粒排放的措施的选择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