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能量的概念。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 ②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简单分析动能和势能相
互转化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
① 采用讲授法,让学生知道能量的概念,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 ② 采用试验探究法,让学生知道决定物体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④ 采用试验分析法,让学生知道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① 试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 试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 实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难点 ① 能的概念。 ②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及其转化。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试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准备:
有小槽的斜面、长木板、质量不等的钢球、火柴盒、沙箱、四条脚是铁钉的小方案、质量不等的重物、弹簧、支架、有孔的小木块、竹块、滚摆、单摆、支架。 教学过程:
(课件)汶川大地震,震前汶川依山傍水,如此美丽,震后一片废墟。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所引起的。能的种类较多,除了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外,机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我们本节课学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板书: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要合理利用机械能,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能量?
引导学生观察P173图9—33,思考: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具有能,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板书:能量 1.概念:)
抽学生回答: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
课件演示: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这个物体便具有了能量或能。 教师强调:从能的概念分析:“能够做功”指的是:(1)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而并不要求一定要做功(课件)。功和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能量可以通过做功这种方式体现出来。(2)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课件)。(3)物体做功的过程实质就是能量的转化过程(课件)。物体做的功越多,其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也就越多。由此可见,功能关系密切。因此,在国际单位制中,能和功的单位相同。 (课件)(板书)2.单位:焦耳(J) 我们今天给首先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能:
第 1 页 共 5 页
一、(板书)动能:1.概念 (课件)动能 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强调: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教师:哪么,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学生交流讨论,大胆进行猜想。(1min)(教师准备试验器材) 抽学生回答提问:(质量、速度) 问:你如此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该怎样去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究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课件)
要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首先应弄清几个基本的知识点。 学生结合P174图9-35阅读加油站中1、2段。 教师说明:
1.小球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与小球质量无关;高度越高,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越大。(高中时会学习)
2.提问:如何判定小球在水平面上的动能大小? 抽学生回答:(示范)由小球对水平面上木块(火柴盒)所做功的多少来判定动能的大小,火柴盒被撞滑行距离越远,小球对火柴盒做的功越多,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越大。
3.(提问)既然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两个因素有关。我们在试验中,该以何种方法进行探究?
回答:控制变量法
教师说明: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之间关系时,(课件显示: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控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不变,如何实现呢?(让小球从相同的高度下滑)只需改变质量。被撞火柴盒运动距离越远,则小球对火柴盒做的功越多,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越大。
抽学生演示并完成小黑板上的试验记录,得出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课件)结论:同速度,质量大,动能大。
教师说明: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时,(课件显示:动能与速度的关系)需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采用同一小球),而只需改变小球达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如何实现呢?(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下滑)高度越高,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越大。如果此时,被撞火柴盒运动的距离越远,则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对火柴盒做的功越多,小球具有的动能也就越大。
抽学生演示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完成小
黑板上试验记录。得出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第 2 页 共 5 页
(课件)结论:同质量,速度大,则动能大
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板书2.因素:质量、速度)
(课件)总结: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过渡)(我们再看第二种常见的能) 二、板书:重力势能 1.概念:(课件)
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由概念知: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教师: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提出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1min) (准备试验器材) (抽学生回答):质量和高度(课件)问:(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过渡)既然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高度两个因素有关,我们该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具体如何设计试验?(演示)让物体从高处落下撞击沙地上的小桌,小桌下陷深度越深,则物体对小桌做功越多。物体在原高度时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教师说明:当研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课件:重力势能与质量之间的关系),需控制物体的高度不变,而只需改变质量,撞击小桌时,小桌下陷越深,小球对小桌做的功越多,物体在原高度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教师演示并根据试验现象完成小黑板上的试验记录, 抽学生根据记录得出: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
(课件)结论:同高度,质量大,则重力势能大
教师说明:当研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课件重力势能
与高度之间的关系)需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只需改变高度,撞击小桌时,小桌下陷越深,则物体在原高度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教师演示并根据试验现象完成小黑板上的试验记录, 抽学生根据记录得出: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结论:同质量,高度高,则重力势能大。
影响物体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板书2。因素:质量、高度)
总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则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教师演示)用手施力扳竹条时,竹条发生形变,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但用力过大后竹条被扳断,依然发生形变。问:此时,是否还是弹性形变?)
(过渡)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否具有能?(可以把粉笔头弹出去,能够做功,所以具有能,这种能即为弹性势能)
第 3 页 共 5 页
板书:弹性势能 1。概念:
(课件)弹性势能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强调: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肯定要发生弹性形变) 问:那么,弹性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从概念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发生弹性形变大小有关)
实验验证。压缩弹簧使其发生大小不同的形变,木块被弹得越高,则其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注意观察形变大小与木块被弹起高度之间的关系。
板书:2。因素:弹性形变
课件)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则物体弹性势能越大。
我们刚才给大家介绍了三种能量。事实上: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先板书,后说大家一定要正确理解机械能。引入课件)
势能
弹性势能
例:在空中飞行的篮球,动能为10J,重力势能为8J。则:球的机械能为 J.
(过渡)生活中,许多的物体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和势能。下面我们来看有关动能和势能的几个试验: 1.滚摆:(教师演示)上升下降 (提醒学生观察滚摆上升下降时,高度和速度之间的变化)
回答:下降时,高度减小,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质量不变,动能增大。 问:减小的重力势能跑到哪儿去了,增大的动能又从何而来?
答: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增大的动能。即: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问:上升时,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抽学生回答: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总结:滚摆上升下降实质是: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动能、势能的转化)
2.单摆:(教师演示)左右摆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左右摆动
时高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抽学生回答)A—O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O—B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分析:高度、速度的变化以及重力势能的变化
左右摆动的过程实质是: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
B A O
(过渡)生活中还有许多动能、势能之间的转化。例如:下落的篮球,下坡的自行车。 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
能量 能量中的机械能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影响它们的因素。 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 作业:
第 4 页 共 5 页
阅读P176-P177 了解风能、水能的利用(这些都是合理利用机械能的例子) 家庭作业:P178迷你实验室:小制作—抛掷装置 板书: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 能量:概念、单位。
概念 动能 因素:质量、速度
机械能 概念
重力势能 势能 因素:质量、高度 概念
弹性势能 因素:弹性形变 动能、势能的转化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