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分类总结(超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2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用电子式表示阴离子时要用[ ]括起,电荷数写在括号外面的右上角。NH4+、H3O+

等复杂阳离子也应如此写。

(2)书写简单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可以遵循下面几点: ①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即是离子符号。

②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即是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小圆点外加[ ]及电荷数。 ③阴、阳离子交替排列。如:

(3)注意各原子的空间排序及孤对电子、单电子的存在。如:

(5)另外,各电子式的书写还应注意力求均匀、对称、易识别。 7.结构式

用短线将分子中各原子按排列数序和结合方式相互连接起来的式子。书写规律:一共用电子对画一短线,没有成键的电子不画出。

氢气(H2) 氮气(N2) 氨(NH3) 次氯酸(HClO)

H—H N≡N

H—O—Cl

(4)用电子式表示某物质形成过程,要注意“左分右合箭头连”的原则。如:

用结构式表示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更具有实用性,并能明确表达同分异构体,例如: 乙酸(C2H4O2) 甲酸甲酯(C2H4O2) 8.结构简式

它是结构式的简写,一般用于有机物,书写时应将分子中的官能团表示出来,它可以把连接在相同原子的相同结构累加书写,也不需把所有的化学键都表示出来。例如:

11 / 71

乙烷(C2H4O2) CH3CH3 新戊烷(C5H12) C(CH3)4 苯(C6H6)

乙酸(C2H4O2) CH3COOH 9.原子结构示意图

用以表示原子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在各层上排布的简图,如钠原子结构简图为:

表示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弧线表示电子层(3个电子层),弧线上数字表示该层电子数(K层2个电子,M层1个电子)。

原子结构示意图也叫原子结构简图,它比较直观,易被初学者接受,但不能把弧线看作核外电子运行的固定轨道。 10.电离方程式

表示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过程的式子。 ①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用“

②弱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HCO3-

CO3- + H+

”。

”链接。

③强酸的酸式酸根的电离用“=”。 HSO4-= SO42- + H+

④多元弱酸的电离分步进行。 H3PO4 H2PO4-HPO42-

H2PO4-+ H+ HPO42-+ H+ PO43-+ H+

⑤多元弱碱的电离认为一步完成。 Fe(OH)3

Fe3+ + 3OH-

12 / 71

11.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书写原则如下:

①只能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式;如NaCI、Na2SO4、NaNO3、CuSO4… ②将难溶的(如BaSO4、BaCO3、AgCl…),难电离的(如HClO、HF、CH3COOH、NH3·H2O、H2O),易挥发的气体(如SO2、CO2、H2S…)用化学式表示。 ③微溶物:若处于混浊态要写成分子式,澄清态改写成离子式。 ④弱酸的酸式盐酸根不可拆开。如HCO3ˉ、HSO3ˉ、HSˉ。 ⑤碱性氧化物亦要保留分子式。

⑥离子方程式除了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外,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离子电荷总数一定相等(离子电荷守恒)。 12.热化学方程式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方程式,叫做热化学分方程

(1)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 K和1.013×105 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常用s、l、g、aq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

(3)ΔH与方程式计量系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对应ΔH不要弄错,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4)在所写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后写下ΔH的数值和单位,方程式与ΔH应用分号隔开。

(5)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例如:

C(石墨)+O2(g) = CO2(g);ΔH=-393.6 kJ·mol-1

13 / 71

表示体系在298 K、1.013×105 Pa下,反应发生了1 mol的变化(即1 mol的C与1 mol的O2生成1 mol的CO2)时,相应的热效应为-393.6 kJ·mol-1,即放出393.6 kJ的热。

2C(石墨)+2O2(g) = 2CO2(g);ΔH=-787.2 kJ·mol-1

表示体系中各物质在298 K,1.013×105 Pa下,反应发生了1 mol的变化(即1mol的2C与1mol的2O2完全反应生成1mol的2CO2)时的热效应为-787.2 kJ·mol-1,即放出787.2 kJ的热。

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即 A + B + C…=E

如:CaO + H2O= Ca(OH)2 4NO2+ O2 + 2H2O =4HNO3 2.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经过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即 AB = C + D …

如:CaCO3= CaO + CO2↑ 2KMnO4= K2MnO4+ MnO2 + O2↑ 3.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2Mg + CO2= 2MgO + C 4.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gNO3 + HCI=AgCl ↓+ HNO3

14 / 71

(二)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1.基本概念

①氧化反应: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②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被还原:物质得到电子被还原。(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③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④氧化性:物质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⑤氧化产物: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 还原产物: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

⑥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特征是化合价的升降。 2.概念间的关系

3.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 ①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②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氧化剂得电子 → 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 →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15 / 71

2020年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分类总结(超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ko528cl33z01x0bvw21wxgu8k8be00nf4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