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记:品种审定,原原种(育种者种子)、原种(基础种子)、良种(合格种子)、品种更换、品种更新。
(2)领会:我国种子繁育工作的“四化一供”方针,品种的混杂退化。
(3)简单应用:品种推广的方式,品种混杂退化的防治,“三年三圃”制的原种生产,良种的加速繁殖。
(4)综合应用:杂交种生产的技术环节。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大纲是根据自学考试计划,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自学内容和其深度与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因此,自学、助学、命题应以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只是作者不同,有顶替自学教材的作用。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 自学教材
《作物育种学总论》,潘家驹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4.5 2. 参考教材
《作物育种学总论》,张天真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3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课程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主要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4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对各章节指明了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为4学分(不包括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际并重的课程,涉及较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较多。自学者应首先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加以灵活应用。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1-
社会助学应在自学者通过自学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般以6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难点,以及对基础理论的解析。结合生产实际,阐明育种方法的灵活应用。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自学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的特点不同,因此分别按4个层次确定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准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际的一般性问题。
综合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际的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 )1、在单交组合A x B的杂种F1中,A亲本占有多少的遗传组成?
A、1/2 B、1/3 C、1/4 D、1/8 二、多项选择题:
( )2、下列作物进行有性繁殖时,以自花授粉为主的作物有:
-12-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黑麦 E、大麦 三、名词解释: 3、生态类型 四、简答题:
4、简述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五、论述题:
5、为提高杂交制种的产量和纯度,杂交制种时应采取那些措施?-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