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丰富,精心锤炼语句,辞藻华丽,以求实精神创作。 潘岳哀伤之赋最为成功,《悼亡赋》深于情又善于抒情。
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发些牢骚的赋作:针对性更强,语言更激烈尖锐,鞭辟入里。
东晋山水赋——郭璞、孙绰《游天台山赋》
南朝骈赋:成熟定型。对偶精工、事典博赡、声韵和谐、藻饰华丽。以体物抒情小赋为主流。 鲍照《芜城赋》写广陵城的兴衰,世事无常感叹。 江淹《恨赋》《别赋》骈对精整不失活泼,辞采绚丽情深。
北朝赋: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不事雕琢,自然流丽。 北朝赋最可注意的是由南入北作家的赋作——庾信《哀江南赋》 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
建安散文:重抒情,言之有物。注重文采,渐求骈俪。个性特点强。 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清峻(文章简约严明)、力倡通脱。简洁平易。 曹丕曹植兄弟之文,注重藻采骈偶。
曹丕《与繁钦书》极丽句佳藻之能。曹植《求自试表》气势宏盛,文辞瑰丽。
正始散文——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大人先生传》绘声绘色描写虚伪名教中人。辞采瑰奇、骈散相间,震撼心魄。 《与山巨源绝交书》幽默嘲讽,拒绝山涛的举荐。揭露官场俗恶。 阮籍、嵇康的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现实内容鲜明独特。
两晋散文:重形式技巧,以繁缛绮丽为特征——潘岳、陆机成就最高。 潘岳《悼亡赋》《悼亡诗》深情绵邈。以我之悲情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陆机《演连珠》精巧繁丽。
南朝骈文
骈文——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广义上是散文的一部分。 主要特征: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齐梁以后,是南朝骈文的成熟期:
孔稚珪《北山移文》吴均《与宋元思书》陶宏景《答谢中书书》丘迟《与陈伯之书》 骈文至徐陵、庾信,达到高峰。庾信《哀江南赋》
北朝散文
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记述河流两岸风景名胜以及神话历史传说故事,也是一部山水风光优秀散文著作。在山水散文方面有开创之功。
记叙真实、语言准确,所描写的河流沿途的山形地貌,独具特色。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描述洛阳佛寺建筑及其兴废。属历史笔记,也是写景状物的散文。 四六骈句,风格典丽清拔。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17
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小说、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最多。
志怪小说众多的原因:受佛教中佛经故事影响,还有巫、方士的影响。
志人小说兴盛的原因:受士大夫阶层讲究名士风度,崇尚谈玄理而不谈政事的影响。
志怪小说
张华《博物志》刘敬叔《异苑》刘义庆《幽明录》吴均《续齐谐记》王嘉《拾遗记》 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代表作品,成就最高。受《山海经》《穆天子传》影响。 思想内容:积极意义的古神话、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
目的:宣扬鬼神真有,多记述神妖鬼怪、巫术、卜筮等,反映人民对坏人坏事进行斗争的正义精神和智慧勇敢。
艺术风格:结构较完整,描写生动,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离奇,想象浪漫,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文笔趋于华丽。 志怪小说思想艺术特点:
1. 鞭挞恶势力,揭露官吏罪行,表现百姓反抗斗争。 2. 反映战乱灾难事件,向往美好生活。
3. 反映封建桎梏对自由婚姻的摧残,追求美好爱情。 4. 赞扬勇敢斗争精神。
5. 解释自然现象,表现战胜自然灾害愿望。
志人小说
《笑林》开后世诽谐文学先河;《郭子》《西京杂记》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现存志人小说的最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标榜儒家名教,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崇尚老庄自然,多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
艺术风格:生动表现人物性格,采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文字短小,中心事件突出。 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比喻生动精妙,形象鲜明。 成语:拾人牙慧、难兄难弟、一往情深、乘兴而来,兴尽而归。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曹丕《典论论文》——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最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 反对文人相轻,主张审己度人。
文章与事业: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等重要。 文气(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气,才性、气质,文的感情气势。 曹丕此论作还涉及文体区分、文学批评者态度等问题。
陆机《文赋》——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统性文学理论作品。 第一次将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表述出来。
用赋的形式细致阐述文学创作过程,文章利病,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文学的感兴、想象、独创、体裁等。
论文学创作的构思——陆机是研究文学创作过程开先河之人。 认为文学创造是形象思维过程,这是《文赋》主要贡献。
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创作者有创作冲动,神似飞驰,联想丰富,进入文学想象。 构思中的灵感:突发性、不够主观意志和人力支配的自动性。 写作技巧:结构、剪裁、修辞等方面。还将文体划分为十项。
18
论文体注重形式轻巧,缘情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承前启后,开创性将我国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推向新高度。 总论《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都是刘勰儒家思想在文学理论上的集中表现。 总论5篇是全书的根本论点和论文关键。《宗经》在全书最为重要。
说明五经是一切文体的本源,以五经文章为样板,推出自己为宗经制定的六义。
六义:对文章的综合要求,指出作品合乎经与不合乎经的尺度,也是全书文章的根本标准。 文体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辨析文体分类:以文笔分类;性质分体。
创作论:全书精华。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继承创新、内容形式、艺术构思、风格技巧等。 批评论:不满文学批评忽略作品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只注意作家才性和技巧。 《文心雕龙》——集大成的文学批评著作。
刘勰——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地位最高的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
钟嵘《诗品》——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诗论专著。专攻五言诗。 文学理论成就:
阐述文学家环境与文学的关系。将诗歌抒情意义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 重视作品中的“怨”“兴”。提出“直寻”“自然英旨”的自然美说法。 直寻:但写所见,情有所感,眼有所见。辄可成诗。写法上包括写实。 自然英旨:自然精美、真美,重自然。
提出“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的风力华采说:
要求诗歌具备写实抒情、自然美、风骨、华美。这是《诗品》的品评标准。
裴子野《雕虫论》颜之推《颜氏家训》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考试比重35%)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隋代文学:
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北朝诗风代表
梁、陈入隋的文人——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卢思道《从军行》:采用思妇——征夫结构,反映边塞生活。 杨素《出塞》流动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慷慨呜咽。 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隋代文学,南北诗风并存,到隋炀帝,诗风朝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
贞观诗坛: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诗美理想。贵于清绮,重乎气质。 初唐诗歌:多抒怀言志、咏史之作,刚健质朴。贞观诗风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 贞观诗风的宫廷化倾向。 虞世南《北堂书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等类书成为宫廷诗人的作诗工具。
上官体——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绮错婉媚,重形式技巧、声辞优美。 气度雍容,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范。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体物细腻精巧,写景高度纯熟,洗消南朝诗歌的浮艳。 王绩是初唐诗风比较独特的一位。
19
初唐四杰——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基 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初唐四杰: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诗歌出现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开始思索人生哲理。描写场景题材开始走向市井。 送别诗,有昂扬的抱负和气概,格调壮大。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初唐四杰送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卢照邻《古长安意》骆宾王《帝京篇》 杨炯《从军行》,四人中以五律见长。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最有诗才。
馆阁体——初唐著名诗人如杜审言、宋之问、沈佺期等都是进士科及第而受朝廷重用。做官时写的分题赋咏和与寓直酬唱的诗。
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江南早春景色清新秀美,引人思乡。高华雄浑。 五律的定性——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
确立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意义。 完成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由五言律推导出五言排律和五言绝句的体式。 在五言律的基础上,杜审言和沈、宋等人成功把粘对规则应用到七言体诗歌中。
宋之问《度大庾岭》五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沈佺期《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被后人成为初唐七律的样板。
陈子昂:创作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复归风雅——陈子昂《感遇》,杜甫誉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借《感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但蕴藏壮伟情怀,展现积极进取精神。 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目空一切的孤傲,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透露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
这种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的个性,这正是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推动作用。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 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
陈子昂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审美理想,要求把壮大情思与声律、词采结合,创造健康美丽的文学。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采用乐府旧题。将诗情画意与宇宙奥秘、人生哲理融为一体,创造情景交融、玲珑剔透、无迹可寻的诗境。
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引发对美好人生的思索,从时空无限想到生命无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大批盛唐诗人。初唐以来将就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合,达到“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是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