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崇古调,兼取新声。推重古体又注意近体。
追求风格、语言的雄浑古朴,又重视修辞的清丽华美。 《北征》七十韵巨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五十韵。 杜诗风格——崇尚绮丽清新向沉郁老成发展
主导风格:沉郁顿挫。萧散自然、平淡简易、含蓄委婉。 《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诗的句法变化和炼字的精当到达惊人地步。色彩字放在句首,先声夺人。 《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小寒食舟中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第五章 大历诗坛
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
大量作品表现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
韦应物——气貌高古,清雅闲淡。
向往隐逸的宁静,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和冲淡。 《寄全椒山中道士》“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代表作《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简洁景物描写,传神写出闲适生活的宁静古淡,悠然意远。
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清淡优美的山水意象传达寂寞幽独、恬淡自适的意绪,高雅明净。 淡化意象,古淡矫俗,寻求空灵韵味。将田家苦引向田园牧歌。
刘长卿——自许“五言长城”
在反映士人孤独冷漠心态方面颇具代表。凄凉心绪,茫然失落,为哀世发哀鸣。 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在刘长卿的诗中层层递进。《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悲剧命运支配的孤寂惆怅的体验,与特定时代的衰败景象结合,汇成生不逢时的冷漠情调。 最喜欢吟咏秋风、夕阳。主要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最著名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文字省净优美,意境幽远,弥漫冷漠寂静的情思。结构自然、节奏流畅,风格清冷淡远。
大历十才子
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钱起等“十才子”诗人,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诗中颇多无奈的叹息和冷落寂寞的情调。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 钱起与刘长卿并称“钱刘”,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
写日常生活、自然风物、羁旅愁思,抒发寂寞冷清的孤独情怀。 以谢朓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顾况
继杜甫、元结之后,倡导“风雅”,强调诗歌应反映人民疾苦、针砭时弊。
主要体裁古诗、乐府。重视从吴楚民歌中汲取营养,将古诗与民歌结合,诗风通俗明快、率
25
真自然。《苔藓山歌》《悲歌》 李益
诗风表现大历诗风格两重性:盛唐余韵、中唐先声。
表现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征人思乡的哀愁。最能继承盛唐边塞风格的能手。 《塞下曲》“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低沉悲怆。《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以七绝为第一,边塞七绝《从军北征》“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第六章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是继盛唐后的第二个诗歌创作高峰——元和诗风。
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写新乐府,作诗尚实、尚俗、务尽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作诗尚怪奇、重主观。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思想主干: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谋身,以庄禅思想娱乐。 把文学当做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要求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与元九书》“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最看重讽喻诗,反映国事民生,发挥美刺作用。《观刈麦》《轻肥》《宿紫阁山北村》 《卖炭翁苦宫市也》暴露整治黑暗和人民痛苦,体现正义感、责任感。 白居易讽喻诗取材不太宽,带有公式化痕迹。
白居易: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
闲适诗:闲居独处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 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受外界事物所感,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 《长恨歌》描写李杨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爱情的纯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把李杨悲剧分别看作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是三重变奏的统一整体。 《琵琶行》——主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最为人称道的是对天涯歌女奏琵琶音乐的描写。
元稹《元氏长庆集》
首先注意到李绅《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并借用古体或拟新题创作新体乐府诗。 在诗中谈社会政治问题,讽刺执政、为民伸冤。《田家词》《上阳白发人》 真正代表元稹诗歌特色的——艳情诗、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舞腰》“未必诸郎知曲误,一时偷眼为回腰。” 《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写情胜过讽喻,平易坦荡中丽绝华美。
元和体——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次韵相酬”、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小碎篇章”和艳体诗为主——标志抒情诗中叙事成分加强,带有故事性。 “小碎篇章”:瞬间心境意绪的抒发,是娱心遣兴的手段,语言浅白,格调轻快。 打破诗歌神秘性和贵族气,使其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呈现写实尚俗的特征。
26
在中唐的新乐府诗方面,张籍、王建的创作成就影响仅次于白居易、元稹。 张籍“张水部”“张司马” 乐府诗题材广泛:揭露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抨击豪门作恶,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价值最高。 《山头鹿》《野老歌》《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感春》《思秋》
王建——“宫词之祖”
乐府诗成就最高,题材广泛、爱憎强烈,以近于白话的笔调反映社会生活,形象鲜明奇特。 《宫词一百首》描写宫女生活——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宫词的诗人。
韩愈——以文为诗 提倡“道统”“文统”,抬高“圣人”“圣人之道”,为改良社会,重新确立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正统地位。
道统:发展儒学传统理论以适应现实斗争。补充改造儒学内容。发挥“仁”的学说。用儒家之道对抗佛教。
诗歌多长篇古体诗,以气势雄放和意象诡奇见长。以文为诗。
《山石》游记散文叙述顺序,写傍晚入山到次日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
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造语生僻,句断而意脉相连,为七言古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 主观意识旺盛,生性好奇,勇于创新,追求狠重、怪奇、险劲,以丑为美。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孟郊——苦吟
作诗尚奇峭,在中唐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成为苦吟诗人的代表。 诗中多患难感、忧郁感、幻灭感。惯用白描,形象化比拟。 《赠别崔纯亮》“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寒地百姓吟》《病客吟》《苦寒吟》《秋怀十五首》 《游侠行》“杀人不回头,轻生如暂别。”
重主观感受,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实践“不平则鸣”的创作理论。 散文化倾向表现为诗中发议论。《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李贺——诗鬼,苦吟,冷艳怪丽,“长吉体”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浓墨重彩描绘边城鏖战的激烈场面,展示将士壮烈精神,意境辉煌壮丽,笔补造化。 《老夫采玉歌》《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上谣》 《秋来》《苏小小墓》幻想六朝名妓苏小小为失去往日爱情而忧伤,通篇是幽灵的恋歌,凄艳绝伦,显示李贺对描写鬼魂的偏爱。 特色:呕心沥血、千锤百炼。
追求创新、刻意出奇,构思奇特,想象诡奇怪诞,笔触暧昧,带神秘感。 最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别出心裁、异想天开的意象。 表现丰富独特主观色彩,通过意象复合的“通感”,化平易为惊险瑰丽,化腐朽为神奇。 《梦天》《李凭箜篌引》《南山田中行》
冷艳怪丽,自成一家。迷恋幻想的阴森鬼境,诗歌带有浓重伤感。
27
刘禹锡——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讽喻诗、感遇诗、咏史诗、民歌体诗
善用典,辞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气度恢宏,骨力豪劲。 讽喻诗、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朗州期间。寄慨遥深、正气凛然。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多次遭贬,毫不屈服,信心满怀,慷慨激越、风骨苍劲。
咏史诗,多登临遗迹怀古之作,五七言律绝形式,描写前朝古迹风景,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议论。 《西塞山怀古》“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 《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深夜还过女嫱来。” 《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歌体的竹枝词、杨枝词,吸收民间口语,情调悠扬婉转,生活气息、地方特色浓郁。 《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花红易衰似郎意,流水无限似侬愁。” 《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柳宗元
抒写贬谪的抑郁悲伤、思乡之情,忧愤深广,风格清冷峭拔。长于哀怨,得屈骚之余意。 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困扰。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 受陶渊明山水诗平淡风格影响,精刻孤峭,冷漠空寂。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觉和情绪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李商隐——无题诗,朦胧。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安定城楼》《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政治讽喻诗:直诉愤慨、悲壮沉郁。通过个人遭遇,表现对政治的肯定或批判。 精深婉丽的词藻中含有丰富爱憎,多凄苦之词,充满浓郁感伤气息。《曲江》 咏史诗:借托史事,吊古伤今,具讽刺性。《贾生》《咏史》《龙池》《马嵬二首》 构思凝练、取材精当,巧妙融合历史与现实。
无题诗——最广为传颂,朦胧,旨意神秘。内容:寄托说、爱情说
抒写交织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心理,隐约和诗人的不幸身世存在联系。 《无题二首》“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感受,具有启发性,引起读者联想,伤感情调。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抒发纯粹情致,渲染凄美情致的特殊氛围,创造深隐朦胧之美。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开创诗歌上的新风格、新境界。最高成就是近体,尤其是七律、七绝。 如果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李商隐则为第二座。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