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02: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

——文言文二阅读

【奉贤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送何太虚北游序 (元)吴澄

①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 ,而何可以不游也?

②圣人生而知也,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

③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

④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缀文研经,三十余年矣。【甲】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乙】世之士,阖门称雄,矜己自大,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而无憾。【丙】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丁】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

⑤是行也,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 ,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

(有删减)

[注] ①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

22.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焉 B.也 C.哉 D.矣

23.分析第②段,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3分) 24.下列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

A.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方式不同。 B.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同伴不同。 C.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地点不同。 D.后来出游的人和以往出游的人相比,出游的原因不同。

25.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们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2分)

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

A.【甲】 B.【乙】 C.【丙】 D.【丁】 26.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4分) 【答案】 (五)(12分) 22.(1分)B

23.(3分)作者运用了知识丰富的孔子也要广泛考察来使自己的见闻广博,交友范围要广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想要做到见闻广博就必须要出游的观点。(举例论证1分,事例概括1分,证明观点1分) 24.(2分)D 25.(2分)C

26.(4分)作者赞同读书人出游的必要性,认为通过出游能够增广见闻、丰富知识;赞扬了何太虚不攀附权贵、刻苦求学的做法;批判了当时求学的人为了私利出游的做法以及妄自尊大的求学态度;勉励何太虚在交游之中增长自己的知识,追寻圣人的足迹,以求达到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心的精神境界。(1点1分) 【参考译文】:

读书人可以出游吗?“不出家门,知道天下的事”,为什么还要出游呢!读书人可以不出游吗?男子出生射六枝箭,表示志在天下四方,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孔子是用不着学就知道的人,但是他所知道的,只是上天所赐予的好善的本性罢了。至于山脉河流、风俗习惯,老百姓的实情、世事生计,名号物色的大小差别,前人的言论和行为,不广泛地在外听取考察,虽然有上等的智慧,又怎么能全都知道呢?因此,见闻贫乏,难免不被人讥笑为学识浅薄。交朋友的人,在一乡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及于一国;在一个国家里觉得不能满足,因而遍及天下;还以天下不能满足,就上与古代的人交朋友。那么读书人怎么可以不出游呢?

2

但是后来出游的人,有的目的与此不同。当他出游京城,奔走趋奉于官僚的府第,候望于有权有势的人家中,像狗一样摇着尾巴乞求爱怜,缩敛肩膀来取悦于人,以求意外获得一官半职。因此,以往出游的人为了道义,后来出游的人为了私利。同样是游,但游的目的不同。

我对于弟弟何太虚的出游,怎么能够不说上几句呢!太虚以他聪敏过人的资质,刻苦专心的学习,擅长书法、诗歌,写作文章,研讨经书,三十多年了。他口中从来不谈官爵俸禄,眼中从来不注意权威势力,有一天忽然要出游万里之外,这使人们感到奇怪,而惟独我知道他心中所想。现在的读书人,关起门来称大王,夸耀自己,妄自尊大,凭借他所会的微末小技,自以为这一生活到死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这样又何必出游!太虚肯像这样吗?且正窥测直入孔子经典大义,觉得像天一样高广,如海一般宽深,没有办法测量其边际,怎么敢因为平时所见所闻而自以为了不起呢?这就是太虚今日出游的原因。

这次外出,交游一天天广泛,见的世面一天天深切,识见一天天增长,志向一天天提高。追踪圣贤的业迹,而以圣贤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一定知道读书人之所以为读书人,该不仅仅满足于研读经书、纂写文章、擅长诗歌书法而已。闻见将越多而自己越感到孤陋寡闻,知识将越丰富而自己越感到贫乏,那么天地间万物都齐备于我,真正可以不出家门而知道天下事了。像这样出游,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游,我将这样看待太虚。

【静安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野鹤轩壁记① [明]归有光

①嘉靖戊戌之春,余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吾昆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在,意其间有仙人居?。

②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③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3

[注]①野鹤轩:在昆山境内。写作此文时归有光32岁。 ②昆:昆山。马鞍山在昆山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诗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诗风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1分) A.耳 B.乎 C.矣 D.也 22.对第②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杨子器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23.第①段写刘过的墓,用意是 。(2分) 2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25.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答案】

(五)13分 21.D (1分) 22.B(3分)

23.表达对刘过的敬慕之情;刘过乃爱国志士,作者引以为同类。(2分)

24.四字短语,简洁迫促,渲染出惊心动魄的场景,暗示聚会诸君的不同凡响。(3分) 25.野鹤轩在马鞍山脚下,文章从马鞍山写起,以芳冽泉水、嶙峋磐石衬托刘过墓地;(1分)然后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1分)最后写聚会轩中的场景;(1分)全文没有写野鹤轩的建筑结构,但借助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聚焦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志,结撰有力。(1分)

【黄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城第21—24题。(12分)

君子亭记 王阳明

4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m5t3t6ga5zpak1cslt1is530855j00ic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