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05: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嘉定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2分)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柳宗元

①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②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③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④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释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饶?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注释:①蛇虺(huí):一种毒蛇。②蠲(juān):清洁,使动用法。浏如:水清澈的样子。③酾(shī):疏导。④间厕:参加,这里是交错的意思。⑤二千石: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后来习惯也称州郡一级的长官为二千。韦使君为州刺史。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 则 B. 乃 C. 且 D. 然

22.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②段交代了永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B永州城有石有泉,却被杂草遮蔽泥土覆盖。

13

C永州城毒蛇野兽出没,树木花卉都是毒物。 D永州城因特异环境被视为荒乱秽废的地方。 23.第③段描写景物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24.第④段画线句关联全文,是立意的点晴之笔,请加以分析。(5分) 【答案】 (五)(12分) 21.(1分)B 22.(2分)C

23.(4分)此段写景,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由内及外、再由近及远,前后对比,写出了一处风光佳景焕然一新的气象。语言四字句为主,两两相对,整齐短促有力。 24.(5分)第④段画线句,借“新堂”的“清浊美恶”“居高望远”等深刻变化,与上文①②段永州先前自然风貌形成对比,回扣第③段新堂修建的过程及景色描写,也呼应开篇“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的总领句,句句与上文呼应,收束全文,前后浑为一体,结构严密。

从立意上看,此处多句反问,(1)由“新堂”修缮引申到韦公善政益民的吏治思想,赞美他居高望远、顺应民情、铲除残暴、废除贪污、保护贤良和施行富民政策,(2)凸显以细知大、以治理“新堂”设喻吏治理想的写作意图,寄托柳宗元的政治抱负和期望,是全文立意的点晴之笔。

【崇明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 !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14

③然当盗之倳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 ①樊侯: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 ②倳:插入,刺入。

2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乎

B.欤

C.兮

D.哉

2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23.本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

容加以分析。(4分)

24.本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

以分析。(4分) 【答案】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21.B 22.B

2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评分说明:形象分析2分;批判分析2分。

2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评分说明:论证层次角度分析,2分;论证语言角度分析,2分。

15

【青浦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题。(13分)

岘亭记 姚鼐

①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②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杂树生焉。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乃大喜,稍易治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

③昔晋羊叔子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史既载其言, 后人所能知也。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④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鼐记。

[注]:①阜:土山。②易治:整治。③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④燕赏:玩赏。

21.可填入第③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乃 B.则 C.而 D.且

22.对第②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写了建亭经过及亭的命名。 B.岘亭所在原是杂树丛生废地。 C.岘亭所在视野开阔,一览钟山。 D.整治后的小阜景物丰富变幻。 23.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24.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如何突出写作意图的。 (5分) 【答案】

(五)21—25题。(12分)

16

2020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m5t3t6ga5zpak1cslt1is530855j00icf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