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以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瘤体一旦破裂常危及生命,临床上以位于肾动脉以下者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体位:绝对卧床,避免腰腹过屈、深蹲等不当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诱发瘤体破裂。
(2)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对较大的或疼痛严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要警惕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术后
(1)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手术24h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防止人工血管扭曲、受压等;术后7d内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采用滚轴式翻身法;7d后根据病情协助下地活动。
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术后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镇痛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③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予腹带包扎,减轻翻身和咳嗽时的张力,减轻疼痛。
④呼吸道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腹部切口疼痛及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原因,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应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嘱患者避免突然坐起、强扭上身、剧烈咳嗽等,以减少引发出血的诱因。
急性肾衰竭:术后应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 ≥25ml,遵医嘱及时复查肾功能。
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嘱患者下肢平伸,取平卧位24h,并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尿量。 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皮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内支架血栓形成。
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12h内要达到1500ml,以促进造
影剂的排泄;进食高蛋白质、高纤维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防止手术后发生胃肠道不适。
⑤心理护理: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较高,心理负担比较重,要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解除患者的心理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包括散步、骑车等;血管置换术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起床不要用力,以防重建动脉受力扭曲、牵拉,6个月不做剧烈运动。
2.饮食指导 低钠、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排便通畅。
3.用药指导 高血压患者规则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4.心理指导 保持稳定情绪,建议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加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 避免引起血压增高的各种诱因,如过劳、情绪激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工作或过长的工作时间等。
6.复诊须知 血管置换术患者术后,每个6月复查1次,随访2年;腔内修复术后的患者应该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12个月,行腹部CTA以了解腹主动脉情况及有无支架移位或内漏,如再次出现腹部搏动性肿块或持续发热或腹腰部疼痛,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