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的图画,是延展的、跳跃的、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
蕴含了文字无法表达的语意,这就是绘本图画的留白。这种“留白”给学生预留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留白是绘画的技巧,是设计的手段,也是儿童绘本常用的表现方式,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具有无中生有和无中胜有的效果。诸如在《月下看猫头鹰》的留白中读出了雪晕,在《苏赫的白马》的留白中读到了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的悠远意境。有了这种体验,再来理解国画中计白当黑,就变的容易了。在绘本教学中,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展开想象,给画面补充内容,可能会收获别样的精彩。如,《别让鸽子太晚睡》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天已经黑了,鸽子耍赖不想睡觉。看他哈欠连天,连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是不肯睡觉,费尽心思找了一堆借口:看教育类电视、聊天、数星星、喝水……最后连兔宝宝都用上了,真让人没办法!莫?威廉斯用简洁的图画和巧妙的留白表达出异常真实的情感,孩子们从勃然大怒的鸽子和镇定聪明的小鸭子身上都能发现自己的影子。全书用淡色蜡笔画成,柔和的温暖色调,加上创意的构图,充分描绘出小鸽子丰富的肢体语言与眼神表情。他那俏皮的耍赖个性,就像家中的小宝贝。我在执教该课时,充分挖掘图画中蕴藏的故事,用想象的形式联想故事的背景并且将画面补充完整。学生想象的阀门一打开,生动的画面就从他们笔下奔涌而出。如上图,毛辰皓将场景换到了布满星空的夜晚,连月亮、星星都开始打呼噜了,鸽子还在邀请大树一起看星星,画面中鸽子坐在草坪上使劲地睁开眼睛保持清醒;有的孩子将室内的灯火辉煌和室外的漆黑一片形成对比,房间里,鸽子正在唱歌,舞台式的五彩灯光打在它的身上,鸽子垂下眼帘,显然是一副睡意朦胧的样子,但还嘴硬:“别来吵,我不困。”还有的给鸽子带上绅士帽,一副要去参加派对的样子。尽管孩子们还小,但我发现孩子们为画面补白的能力一点也不亚于该书插画家。
4.猜画添趣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总是想探究未知的事物,寻找未知的答案。赛缪尔
?约翰逊曾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回本时,有时需要故意隐去故事的某个部分(或起因,或经过,或关键处,或高潮,或结局),引导学生去猜想各种可能性。对此学生常表现得兴致高涨、乐此不疲。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猜中绘本的描述,他们拼想象、搏表达,绘画热情和表达智慧竞相绽放。如,在教学大卫?香农的绘本《大卫上学去》时,在和学生交流讨论大卫的老师多次对他提出“大卫不可以”最后请大卫放学以后留下后,让学生猜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一幕。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同时已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孩子们的画面充满了童真、童趣,丰富多彩。作业之后,有几个学生的作品就很有趣:
5.改编创新
绘本往往篇幅比较短,读完之后总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有些故事在精彩处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如美国李欧?李奥尼的《小蓝和小黄》,他讲述了一个用色块撕贴,非常有创意的一段非常独特的友情。我启发二年级的孩子寻找书中的亮点,就是小蓝与
小黄重叠融合成了绿色,李奥尼简单的讲述,马上就向孩子们叙述了两种原色互相调和形成间色的过程。孩子们纷纷赞同:真是个“绿色的魔术师”!随后的作业中我启发孩子: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出现了小绿,你还能让谁抱在一起呢?孩子马上说:小黄和小红、小红和小蓝。孩子们仿照《小蓝和小黄》,创作了《小红和小黄》、《蓝女孩、红女孩》、《橙橙的故事》《紫太阳》等作品。
绘本封面的设计应使整本书更加完美、更吸引人,它是文字和图片的统一, 与此同时,它必须真正表达了书本内容的灵魂。它们追求封面的引人注目,与原文的写作风格相匹配,在给书本内容润色的同时又不能泄露故事情节。如图,在给孩子们讲完《黄雨伞》《开心汤》之后,孩子们又根据故事进行创作,涌现了一大批《黄衣服》、《黄树叶》、《黄手指》、《倒霉汤》、《幸运汤》等优秀的封面汇编作品。 绘本教学开展一学期以来,孩子们领略到了世界各国的知名插画家们的作品,或水彩,或丙烯,或油画,或剪贴,得到美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受到熏陶,
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发展,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术素养。期末将至,各个班级纷纷将一学期以来的优秀绘本作业展示在教室门口,这是对我的绘本教学最好的肯定,也是孩子们“快乐画”的美好结晶。
总而言之,绘本教学应本着体现不同绘画特色,充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运用适当的创作手法表现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故事、思想、情感及价值观。绘本是艺术,绘本教学同样也是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