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考纲明细]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考点1 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关系 (1)体液与内环境
(2)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3)内环境三种组成成分的转化
深挖教材
(1)血液、血浆、血清的关系? 提示
(2)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区别? 提示 ①细胞液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液体。
②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等。
③细胞外液是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等。
2.内环境的成分 (1)血浆的成分
01水、□02蛋白质、无机盐、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成分比较: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03蛋白质。 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3.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01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①概念:指溶液中□
02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03Na+和Cl-。 ③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2)酸碱度(pH)
047.35~7.45。血浆pH之所以保持稳定,与□05HCO-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3、-
HPO24等离子有关。
(3)人体温度
0637_℃左右。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4.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0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内环境功能: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0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2)参与系统:消化系统、□
1.(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 2.(必修3 P5旁栏思考改编)生理盐水的浓度为质量分数是0.9%的NaCl溶液,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的原因是该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必修3 P11拓展题改编)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内,每隔30分钟检测该动物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结果如表所示
(1)饲喂高浓度糖溶液后0~30分钟,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上升,这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在消化道内被________。
(2)饲喂高浓度糖溶液后30~120分钟,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的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
答案 (1)消化和吸收 (2)胰岛素
题组 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1.(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 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 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 A
解析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都可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错误;正常情况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细胞外液中存在缓冲物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引起内环境pH发生剧烈变化,C错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2.如图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恒定不变 C.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可存在于②中 D.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①处的液体会减少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③分别代表组织液、淋巴、血浆,A错误;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错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存在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