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题目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3:25: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题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5

116.简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7分)

答案: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了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结果。(3分)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2分)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2分) 题型:简答题 难度系数:5

117.请运用绝对真理性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答案:(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首先,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正确的反映。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它们既有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成分和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通过具体的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转化。人类认识是不断扩展、深化和发展的,它永远处在由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6分)(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客观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因而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坚持又发展。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中产生的,它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另一方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没有解决也不可能解决人类认识的一切问题,它的许多具体观点、具体结论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做出的,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并不是任何条件都适用,它要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和完善,因而它又是相对真理,又必须发展。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谈得上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真正的坚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死不变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倾向;二是要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7分) 题型:问答题 难度系数:8

118.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

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请回答:(1)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5分)(2)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4分)(3)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4分) 答案:(1)这是因为认识的发展在过程上表现为反复性和无限性,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但认识的发展又是无限的,是由低级到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5分)(2)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梅兰芳先生正是依靠自身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与高度的敬业精神,成功地把本来可能会成为舞台事故的错误巧妙的转变成经典的舞台之作,说明矛盾转化需要条件,需要人的主观努力。(4分)(3)要正视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努力使认识和实践活动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在实践中寻找纠正错误的方法并加以改正。(4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系数:8

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答案:A、C、D 题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 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1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答案:D

题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答案:A、C 题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2

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在认识的”熟知”与”真知”问题上的正确观点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答案:B

题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1

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慧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和大量的观察研究,这一事实表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可以预测一切自然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答案:A、C、D 题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2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答案:A、B、D 题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2

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答案:A、C、D 题型:多选题 难度系数:2

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答案:C

题型:单选题 难度系数:2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

搜索更多关于: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题目 的文档
专题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题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vyd7iiam6j6mw9r6ul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