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西里·康定斯基《白色之上II》(On White II),1923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保罗·克利(Paul Klee)、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利奥尼·费宁格(Lyonel Feininger)等大师都是推动当时包豪斯运动的代表人物。尽管包豪斯强调理性与统一的指导思想日渐与一些倾向浪漫的表现派艺术家发生冲突,也仍然留下了一些如保罗·克利这样基于将自己的艺术思想理性化的大师。他俯于“土
地、空气与水”,专注于对线、面、运动的研究与长期的色彩训练都赋予他多一份包豪斯式的坚定。
(保罗·克利《沙滩植物》(Flora on the Sand),1927年)
一种设计理念
包豪斯设计理念同样基于着一种极简与使用并存的法则,如用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识别方法就是极简的、几何的、去装饰性的以及机械化大生产的感觉。被广泛运用在工业设计、家居设计、视觉设计等方向,如约翰·伊顿的十二色相圆环和密斯·凡·德罗( Mies van der Rohe)的巴塞罗那椅(Barcelona Chair)。
(约翰·伊顿《十二色相圆环》)
包豪斯理念深深地融入了德国工业设计的精髓,也成就了我们今日所推崇的德式设计——“Less but better”。今日代表性设计师迪特·拉姆斯的这句话不仅浓缩了对德系设计的精准概括,也在后期影响着包括苹果在内许多为人称道的界面、产品设计。
(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椅》,1929年)
除此之外,包豪斯可以是英国哥摇滚的开山鼻祖;还可以是被轻轻松松从微软系统里找出来的一种其实并不那么好辨认的字体,这样一种理性至上、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却又被大家非常感性地延续了下去。 《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