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技术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5:53: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常用教学法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常用方法:讲授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讨论法、游戏教学法

?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earning)

A. 含义: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他的

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B. 基本特征:以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暗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学生和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建构主义)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指导者

C. 任务类型:

封闭型任务:每个学生都应自主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新知识,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任务主题、任务要求和相关的资源,一般教师需要针对任务包含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作出比较清楚的分析,以明确重点。 教学步骤:

?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务; ? 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 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 ? 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 ? 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开放型任务:一般需要每个小组学生共向探讨完成,通常是一个电子信息作品。主要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允许学生在一个较大的框架范围内自主选择和设计任务类型和任务主题。 教学步骤:

?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提出框架; ? 共同讨论,分析框架,进行分组; ? 小组讨论,明确任务,制定方案; ? 自主探索,积极合作,解决任务; ? 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A. 含义:强调把学习放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

题探究问题背后隐含的概念和原理,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问题的特性及类型:

一个问题通常由问题域、问题类型、问题解决过程和问题解决方案构成 类型:猜谜类问题、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

良构问题:拥有明细的初始条件、已知的目标状态、限定步骤的逻辑操作,问题的所有元素都是清晰给定的,问题解决中所应用的概念或规则是有限的,拥有明确的、收敛性答案,问题解决过程具有限定性。

非良构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如政治类 社会类 C. PBL具体实施步骤: ?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界定问题,分析问题,组织分工; ? 探究解决问题; ? 展示结果,成果汇总; ? 评价、总结与反思。

? Webquest

一种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活动中学生们用到的所有或大部分信息都来自网络。 A. 特点:

? 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问题,为方便起见统称为问题。 ? 此类问题可通过寻求信息而得到解答。 ? 问题的解答没有唯一性。

B. 基本结构:简介、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论和教师页

C. “FOCUS”原则:找出精彩的网站;有效地组织学习者和学习资源;要求学习者思考;

选用媒体;为高水平的学习期望搭建“脚手架”。 D. 基本步骤:

? 考虑问题和任务的可行性;

? 收集资料和设计webquest学案,搭建通往高级思维水平学习的“脚手架”; ? 制作webquest学案并以网页的形式发布; ? 组织实施教学;

? 对活动进行总结,同时鼓励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对完成任务

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前测,在学习开始之前进行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以便确定学习的起点和进度等。有前瞻性,具有推断和预见学习者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功能。以此确定学习目标,拟订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可以分析和判断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克服学习障碍的对策。

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主要功能是及时反馈、及时补救。

总结性评价:学习后评价,主要功能是对学习者的活动结果作出判断,坚定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

评价新理念:

1) 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2) 评价应是真实的、重视实践能力的情境化评价 3) 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评价标准多元化,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5) 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习发展的动态历程 6) 评价方法多元化,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常用的评价方法:P133特点优势

电子档案袋评价:依据一定目的,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作努力、取得进步、最终成果以及学习反思的一整套材料,是对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

量规评价:规则、评分细则。根据评价目标从不同维度和等级对评价标准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的评价工具。

3. 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技术支持者

4. 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信息技术学科理解成熟度、一般教

育、教学知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知识、技术实践知识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信息内容——信息技术课程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工具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认知工具

数字化学习的特点:

1) 课程学习活动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实施的;

2) 课程学习内容进过数字化处理并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 课程学习知识是进过学习者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和创造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3) 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 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1) 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2) 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整合策略; 3) 根据学科的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 4) 加强学生的参与活动;

5) 优化组合各种媒体的优势,促进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6) 通过学生学习结果作品化的形式,促进成果的共享交流。

第七章 教学设计师的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设计师是一个新兴的尚不成熟的职业 教学设计师的岗位职责: ? 作为独立设计者

1) 进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2) 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教学(培训)计划和评估方案 3) 开发培训内容及课程 ? 作为教学设计团队成员或领导 ? 作为顾问

二、教学设计师的能力标准

专业基础能力 、计划与分析能力、 设计与开发能力 、实施与管理能力

第八章 培训师的知识与技能

一、企业培训

1. 培训设计过程P161 2. 发展趋势:

1) 以“被动培训”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2) 以“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为导向

胜任力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可预测的、可测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与内驱力等。“冰山模型”“洋葱模型” 3) 以“绩效”为导向 4) 为企业战略服务 5)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3. 主要方法:讲座法 师徒制 导师制 企业教练 行动学习 最佳实践分享 创建学习型组织

企业数字化学习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技术学 的文档
教育技术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jyzi8wtzi072ie1yi364bptb11x4w00mg4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