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16篇)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临溪而渔 临: (2)其西南诸峰 其: (3)饮少辄醉 辄: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选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阅读文言文《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游/学于太学 B.与汝南/张劭为友 C.二人/并告归乡里 D.尔何/敢信之诚也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式谓元伯曰: (2)至其日: (3)乃共克期日: 3、翻译下列语句。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2)尔何敢信之诚也?
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廖永忠传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注】舁:音yú;带,载。
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
蜀 主 明 升 请 降 永 忠 以 和 未 至 辞 俟 和 至 乃 受 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常遇春射走之 (2)次铜锣峡 (3)故止封侯而不公 (4)永忠与相比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俟和至,乃受降 乃与和分道进 B.又以六舟深入搏战 永忠以功大得免
C.期会于重庆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D.复旋绕而出 故止封侯而不公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5.文中的廖永忠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子敬素好琴
B.秦王色挠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此庸夫之怒也 夫战,勇气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徒以有先生也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B.拔山倒树而来 C.潭西南而望 D.为坛而盟
(3)用“/”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寡 人 以 五 百 里 之 地 易 安 陵 ②夫 专 诸 之 刺 王 僚 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
①弗敢易( ) ②以头抢地耳( ) ③皆布衣之士也( ) ④长跪而谢之曰( ). (5)翻译句子。
①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6)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刻画秦王?对于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①②
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③④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
⑤⑥
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
⑦
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
⑧
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⑵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4.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
①
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②
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
③
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1.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愠( ) 辍( ) 但( ) 2.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 3.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6.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7.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面语句加点的词语。 ①余拏一小舟( ) .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