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依据与教学资源分析-精品教育文档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2:16: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依据与教学资源分析

美术课程新标准中“以人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催生出美术教育的一个新理念。即转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合作模式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通过学生的视角来发现问题,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而教师从始至终都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贯穿其中,要求以学生为主题就是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控者。通过新课改的这一伟大提议,以南京市为例,小学美术课堂有着客观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绘画成绩,而实行多元素多角度教学,包括学校开设了多种多样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关注人文及地方特色文化、教师对学生的多方向评价、以及对学生作品的要求标准等。无论是细节到整体的变化都是中国教育的进步。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依据教学资源分析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艺术课程将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性的文化艺术遗产,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成长的文化养分”,并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与民族习俗、审美趣味的关系”,提出要“培养学生

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以上理论的提出,使民间美术成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约瑟夫?施瓦布提出“实践的课程模式”,劳伦斯?斯腾豪斯倡导“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两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共同奠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在编写苏教版小学美术教材时,编者也将全国的民间美术按一定的比例编写进教材中。笔者观察,将民间艺术编写入教材是一大趋势,湖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里关于民间艺术的部分更是丰富,其中编入了中国特有的木刻年画、蜡染技术、少数民族的服饰、川戏面具等一系列中国民间特有的文化艺术,民间美术的编入比例占教材总课时的百分之十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以及对祖国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民间美术就是中国的“草根艺术”,编写者秉承艺术传承这一理念积极地将中国的特色文化传承给下一代,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家乡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美术教学的具体现状与分析 1.南京市美术教材和学校的研究分析

南京市的小学美术教材基本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此教材里编写的内容分为五个系列,分别是:工艺设计、绘画雕塑、书法篆刻、现代媒体、美术鉴赏,同时教材还分成九个模块:绘画、设计、工艺、书法、篆刻、雕塑、新媒体艺术(摄

像、电脑制作)、美术鉴赏。其中美术鉴赏为基础课程,是必修课,其他系列按照学生的兴趣所向开设兴趣选修课。新教材设计的内容广泛,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以南京市艺术类学校宇花小学为例,学校实施民乐艺术教育的积极举措,宇花小学作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配备了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优秀教学骨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为培养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证。笔者还调查了南京市普通学校,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学校的班级设置分普通班和特长班两类,对学区内学生零拒绝,而对于艺术特长学生入学是要经过面试的,对有兴趣和艺术发展潜质的学生将提供高水平的发展平台。据悉,学校的艺术招生工作通常招收2个班,每个班不超过45人。在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南师附小的负责人和老师努力引领着学生们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陶冶情操,开拓视野。 2.南京市美术教师现状与分析

笔者经过访谈、调查以及数据收集等方式发现,南京市各学校的美术教师情况悬殊较大,这主要与学校的经营理念和各个区的经济情况相关联,优秀的师资主要集中在鼓楼区、白下去、建邺区、秦淮区这四个主城区内,而对于较城郊的区域像六合区、江宁区、浦口区等地区师资明显低于主城区的水准,无论从教师的数量还是教学理念等方面都略显单薄,笔者以最具代表性的学

校南师附小为例做了较细致的调查。南师附小共有三位美术老师,按照大纲要求每周每班开设两节美术课,每位老师每个星期的工作量一般在16课时左右(不含课外小组和美术兴趣班的时间)。并且非常重视美术技能的传授,在对待学生的德意志全面发展的方向做得很好,但是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开发上仍然缺少一定的重视。

三、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任何学习的动力都应起源于兴趣。小学美术课是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教育,如何在教学中使得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兴趣似乎要占取很大一部分责任力。首先,我们应让小学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小学生是最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教师要从激发学生兴趣为入手点来培养这些学生需要拥有的艺术感。对于现在市场上某种美术培训班的方法,笔者认为是意义不大的。为了考试而去进行反复训练,这早已失去了我们美术教育的最基本意义。我们需要教师释放学生的天赋而不是巩固所谓的技能。本就是美好的世界,需要发现美的眼睛及记录美好的画笔,这才是我们要的艺术感。然而艺术感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后天培养也是我们的课程之一。美术教育要求学生对美的东西要具有特殊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教会学生欣赏美。美术课的兴趣激发由此看来就是必须的。

四、结束语

义务阶段美术课程分为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学校资源是主要资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这些资源一般有专业的美术教室、工具、作品展厅、书籍等,与此同时,教室要合理利用学校的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校外的美术教育资源如博物馆、艺术工作室、动植物园也尤为重要。网络资源在这个时代也必须纳为我们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授课这种新型方式会激起学生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充分利用以上提到或者身边可能利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享受课程资源给他们带来的学习气氛。小学生是个具有开发性的,但观察力需要提升,因此教师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鼓励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灵感。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理论依据与教学资源分析-精品教育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2ih5iimr5136q5t3t485bn78ar7y00cj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