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清扫,全站仪放出墙身位臵,并用墨线标出,沿墨线做一宽2~3cm砂浆带,厚度约1~2cm,砂浆带内边缘紧贴墨线,外边缘朝外,便于立模板和阻止底部漏浆。模板采用大平面钢模,墙身内外侧模连接采用φ14圆钢,加工成两头有螺丝口,长度满足台身宽度要求。用钻孔机在钢模上钻孔,钢筋预先穿入PVC套筒,然后用螺丝拧紧。并且在模板内部用方木支撑,防止振捣时模板变形,所有模板接缝处包括孔洞必须用海绵填塞,模板外侧用钢管或方木支撑,并在两侧拉风缆钢索,墙身顶部高程应测量,在模板上标出位臵,测量是注意横坡度的控制。
模板支设完毕后,现场施工人员应检查宽度、长度、模板标高、相邻模板偏差等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偏差要求见下表:
模板、支架及拱架安装的允许偏差 项 目 基础 模板标高 柱、墙和梁 墩台 上部构造的所有构件 模板内部尺寸 基础 墩台 基础 轴线偏位 柱或墙 梁 墩台 模板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模板表面平整 预埋件中心线位臵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臵 允许偏差(mm) ±15 ±10 ±10 +5,0 ±30 ±20 15 8 10 10 2 5 3 10 自检合格后应及时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并签认同意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八、墙身或拱部砼浇筑
墙身应分层水平浇筑,浇筑厚度为30cm左右,由一端向另一端推进。具体操作如基础砼浇筑。墙身浇筑至设计高程时应控制砼量,振捣密实后人工找平,表面粗糙,并按照设计图纸
5
涵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要求插入预埋钢筋,预埋件位臵应准确。在砼初凝完成后要及时覆盖麻袋或薄膜,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小于14天。
九、附属工程施工
在涵洞墙身完成后即可以进行附属工程的施工,本分项工程的附属工程包括:八字墙、涵地铺砌、水系接线等。附属工程施工关键是要准确地测量定位,控制平面尺寸及高程,对于砼施工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及振捣、养护等措施;对于片石施工,应选择质地优良、厚、宽、长符合规范要求的片石,并且坐浆饱满、嵌缝密实,勾缝美观,确保“内实外美”。
第四章 危险源标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一、施工危险源的识别
在涵洞基础开挖、基础及墙身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钢筋加工及安装等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和使用的设备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危险源:
1.高处坠落 2.机械伤害 3.触电 4.车辆伤害 二、对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挡墙施工时,不按照要求系安全带,容易出现高速坠落事故。 2、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3、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4、车辆伤害——挡墙施工,所用车辆较多、加上施工便道坡陡弯急,还存在交叉作业,操作不慎,容易出现车辆伤害事故。 三、安全预防措施
(一)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1、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6
涵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1)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项目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2)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由项目部安全部实施。
(3)安全交底应在交底人、被交底人、现场监理三方同时在场,三方签字确认,安全部门留一份存档。
(4)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二)四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1、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项目部、施工队、班组)进行三级教育工作。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年龄超过55岁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用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和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5)凡作业层以下无安全防护设施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或安全绳(使用前必须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其安全带或安全绳的使用必须遵照高挂低用的原则。凡未使用防护用品用具的不准作业,以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2、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
7
涵洞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部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臵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按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要经常对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及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6)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没有资格证的人员应通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进行机械操作。
3、预防触电事故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2005 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1)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2)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做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3)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及安拆。
(4)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5)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6)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7)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