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路线设计路线起讫点,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雨城区黄后公路改建工程位于雨城区碧峰峡镇, 起点为碧峰峡镇黄龙水库旁,与雅安——上里公路相接,起点桩号K0+000.000, 路线逆沟而上,经碧峰峡镇红牌村,在K2+973 处,翻越一垭口后沿后盐沟顺流而下,经碧峰峡镇后盐村,到K6+494.031 处利用原石拱桥跨越后盐溪,至终点红豆馆,终点桩号K8+375.000,全长8.375Km。
1.3.5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理,然后进行地面压实,并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分层夯(压)实。
(2)路基填筑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大于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
(3)为了减少路堤路段在构筑物两侧产生不一均匀沉降,当构筑物施工方案采用先施工构筑物后填路基时,对于不便使用大型碾压的区域,必须配以小型压实机具薄层碾压或人工夯实,以确保压实度。
(4)为了避免对公路沿线环境造成破坏,严禁深孔爆破,必须使用浅孔、松动、光面爆破,以免扰动山体,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5)为强化路基的稳定性、增强路容路貌,必须加强各类边坡的合理衔接。挡土墙与自然边坡采用锥坡进行衔接,不用坡比挡土墙及不同坡比自然边坡之间的衔接,均采用“扭坡”进行过渡。
第二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2.1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有利于安全生产;
(2)有利于减小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3)有利于抓质量、抢工期、保安全; (4)有利于节约成本; (5)有利于文明施工; (6)有利于交通组织。
2.2施工平面布置 2.2.1工区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标段全线都具备开工的条件,故不作专门分区。
2.2.2基地建设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项目部设立办公区、生活区,管理人员和民工住宿都集中在项目经理部,现场选址修建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工人住房、材料库房。设立的原则是进料和施工区取料方便。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生活区
厨房、饭厅、卫生间、工人宿舍及管理人员宿舍等全分别设立;各驻地临时设施四周保持环境卫生。
(2)办公区
包括工地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财会室、现场监理办公室等。
2.2.3施工供电、供水
本工程范围内生产、生活用水将根据现场情况解决。
本工程施工用电利用农网电力为主,现场备用内燃发电机,以备停电使用,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2.2.4临时排水、排污设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纵向主排水沟,先在主排水沟接入排水系统前设置污水沉淀池,场地内的施工废水及雨水经水沟(盲沟、渗水沟)排入主排水沟内,经沉淀池处理后就近排入排水系统。
2.2.5通讯
施工场地内配备无线对讲机,一部程控电话,为了更快、更高效地进行信息管理,项目部每个管理人员将配备移动手机。项目部配备两台计算机及打印机,为取得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还配备一部数码照相机,以图片真实反映实物情况。
2.2.6交通疏散
根据本工程组织施工组织的安排,结合本工程特点和现场实地踏
勘,按照现场并不需要采取封闭施工,在人流处悬挂警示标志牌疏导交通。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体系
我方进场后成立“雨城区黄后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在现场全权代表我公司行使管理职能及履行合同的义务和权利,确保工程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确保施工总目标的实现。
3.1施工组织结构的组建
该项目机构由聘任的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落实编制,组织挑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组成本项目部管理班子,并以责任状的形式内部签定合同,确保各项具体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环保目标等)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领导层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部、质检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监督部、物资设备部、测量部、合同预算部、内业统计部和工程试验室九个职能部门。
施工组织机构详见《施工组织结构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