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下长大的,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便与教育方式这一家庭规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我国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孩子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到一代人在民族进步与繁荣中的作用,毫无疑问其重要意义为全社会及每个家庭所认识。当前,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家长素质不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教育还是薄弱环节,远未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造成家庭教育所在问题的原因足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㈠社会变化的结果 1、家庭的交流合作减少;
2、家庭成员间亲密和信任关系降低; 3、孩子的成长缺少了亲属关系网络的支持。
㈡家庭条件的影响
1、家庭富裕给孩子带来了依赖性; 2、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3、家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 ㈢家长素质的制约
1、家长的文化程度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2、家长修养太低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五、改善家庭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㈠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
1、家庭教育应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着眼于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孩子健壮的体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聪慧的智力和各种能力。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2、家庭教育要面向未来,重在夯实基础。我觉得幼儿期家庭教育的着力点首先应该放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
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家长应把握住孩子可塑性最大的幼年时期培养各种良好习惯,习惯培养得好,就为孩子夯实了做人、成才的基础,这比教孩子识字、数数重要得多。
3、幼儿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附属品,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需要。家长要相信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同时使得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意见。
㈡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愉快的家庭氛围是由家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家中的每一位成员要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克制自己不良情绪,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理智地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多点谦让,少些争吵,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教育榜样。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上互相协调,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因为教育观点不同引起的“战争”影响孩子的情绪。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不要因为孩子失去母爱或父爱就盲目地娇宠孩子,应该注意纠正自己不良言行、举止以及心理状态,以免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㈢在生活中进行非智力因素和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要让孩子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还应该培养和促进孩子学习的基本能力、社会经验,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健康和谐地发展。家长要善于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在家庭中,父母不必对孩子照顾过多,担心过多,要给孩子创造独立活动的机会,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活动。应更多地着眼于孩子的品德教育,让他们真正理解什么是“爱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再者,培育孩子强健的心理品格,适度地施以 “挫折教育”,使孩子从小就具备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㈣增加亲子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
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感的关键因素。因此,家长不管工作有多繁重,都应该尽量抽空陪同孩子一起玩,倾听孩子的真正需要,及时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使孩子获得各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感受来自于父母的关爱。在此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创设各种亲子游戏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利用家
庭中的各种资源开展游戏并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成为他们游戏的伴侣,并从这些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情绪、语言行为和动作发展等方面的反映,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孩子,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面临的问题、困难。
㈤家长要理智地对孩子施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要求家长们对爱的程度作这样的理解:“正如奎宁一样,正如食物一样,爱是要求有一定份量的。”超过一定份量就成了溺爱,这就要求家长的爱是理智的,是爱和严相辅相成的。对于孩子不合理或一时不能办到的,家长要耐心说服,不要被孩子的眼泪、撒娇和任性所动摇,孩子有缺点错误要及时教育,不迁就、纵容更不护短。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学习上要关心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从小懂得平等,友爱。这种爱是充满亲情的、理智的,而不是偏爱、溺爱、盲目地爱。父母“寓爱于严”“严中有爱”,表面看似乎无情,但从孩子个体发展的意义来看,却是意义重大。
㈥创建学习型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由于近年来终生学习的理念正在深入千家万户,学习型家庭已经成为理想的家庭教育的明智选择。在学习型家庭中,两代人之间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亲子之间能者为师,家长不再以教育者自居,而是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讨论、交流、分享。研究表明:在学习氛围浓厚、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团结友爱、有自信心等特征。
㈦拓展家庭教育新天地
1、充分发挥幼儿园、家长学校的指导作用。
由于家长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及对子女的期望各不相同,可采取集体指导、分类指导和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方法,使家长通过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家长会、家长通讯和家长学校的指导、教育,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及时清楚幼教的最新动态和教改的方向,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2、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家庭教育。
父母应该利用有关书籍、电视、广播、报刊学习知识,在遇到教育上的疑难问题时,通过媒体或咨询热线向专家请教。
3、广泛开展社区亲子教育指导。
充分利用社区的有利资源,发动社区有关单位人员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可以根据家长需要,定期举办教育讲座,开设亲子教育宣传专栏、咨询热线和家庭辅导站等,还可以利用社区中托幼机构的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以创造一种集咨询与教育为一体、游戏与指导融合、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亲子同乐的新景象。
总的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不少的家长都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现代家庭为现代社会培养现代人,家庭教育的现代化是唯一出路。即家庭教育应适应社会变革,优化家庭教育,做到优生、优育、优教,基于此认识基础上,运用适合孩子成长成才规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能使现代家庭教育活动奏效的。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家庭教育,共同创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才能让千百万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二版。
2、周宗奎编著:《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于凡主编:《中国孩子缺什么》,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4、杨冰编著:《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
5、晨曦主编,朱萍编译:《世界一流的内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海潮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6、缪建东:《家庭教育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五版。 7、马慧娟等:《面对新世纪,父母该给孩子什么》,2000年第一期。 8、乐善耀主编:《让孩子健全人格》,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浅析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验幼儿园 周琼瑶
2008-1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