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考点、热点回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典型例题【目标落实】
【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组成
1.物质是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____着,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_____增大,
1
_________加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情况下气体会_____,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时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_____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_____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的缘故。
【导入新课】
“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合作探究
探究点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提出问题
(1)走过盛开的花圃时为什么能闻到花香? (2)湿衣服经晾晒就会变干,这是为什么?
2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又是什么原因?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 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最后整杯水都变红了。 【实验结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归纳总结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动原子,如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这都充分证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
提出问题 (1)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2)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归纳。了解分子的性质。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而酚酞溶液
3
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
实a.盛有b.从烧杯A中c.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验约20mL取少量溶液置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步蒸馏水于试管中,向其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骤 的小烧中慢慢滴加浓杯A中氨水,观察溶液加入颜色有什么变5~6滴化 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现象 实 验装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