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快乐的夏天”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三篇课文。学生可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乐趣。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中,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古诗二首》包括了《池上》和《小池》两首古诗: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荷叶圆圆》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这篇散文诗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感到亲切、愉快。而且文中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要下雨了》一文通过对话描写,让学生知道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语文园地六”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识字加油站”,掌握汉字的结构和读音,并通过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了解与夏天有关的事物;通过“字词句运用”,学会扩句及正确运用标点符号;通过“展示台”出示的五幅插图,交流生活识字的成果;通过“日积月累”中关于气象的谚语,感受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积累生活经验;通过“和大人一起读”中的文章,体会夏夜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认识“身”这个偏旁和“空”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本单元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
2.图文结合,学习读课文,抓住主题,了解古诗的意思或理解课文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2.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难字的字形和读音,注重积累。
2.结合图片学习古诗,注意朗读节奏,了解古诗的意思。 3.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
1.根据课文特点来朗读课文,或背诵,或齐读,或分角色读,或领读等。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在的很多孩子难得有机会去亲近大自然,所以老师可以搜集或制作一些贴近夏天的实物和课件,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精读、略读相结合。精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生难字词;略读课文,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夏天的美,体会夏天的乐趣。将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能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课文。
3.图文结合,掌握课文内容。学习时,结合与课文相关的插图,能使抽象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或散文诗的内容,加强学生快速的、长久的记忆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力。
课时安排
《古诗二首》2课时 《荷叶圆圆》2课时 《要下雨了》2课时 语文园地六1课时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图片,朗读、记忆这两首古诗。 2.结合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古诗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纯真的童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拼读、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 教学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 2.结合图片、诗义,感受诗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青竹竿,顶蜂窝,吃了肉,还有窝。 2.揭示谜底:莲蓬。
3.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莲蓬生长在哪儿吗?今天,我们就要悄悄跟着一个小娃,看看他是在哪儿采摘到莲蓬的?又是如何被发现的?现在,让我们齐读《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踪、迹、浮、萍、柔、荷、角”这些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流、爱”这些生字时,可以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泉、露”这两个生字时,可以通过熟字相加的方法;学习“首”这个字时,可以通过填量词的方法。
“熟字相加法”示例: 白 + 水 = 泉 雨 + 路 = 露 “量词法”示例:
一(首)歌 两(首)诗 十(首)曲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无”上横短,下横长,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上。 “树”中间的“又”捺变长点,三部分要紧凑。 “爱”第一笔为平撇,秃宝盖扁而宽。
“尖”上小下大,上部竖没有钩,下部撇捺要舒展。 “角”里面的两短横不与左右相接。 易错提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