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收藏家——陈力祥
2015-07-20 15:45 星期一
中国古钱币收藏家——陈力祥
陈力祥是我国著名的古钱币收藏家。爱好嘉定珍宝币,无论从收藏、鉴定、授徒育人及藏德诸方面,他都堪称我国钱币学界的典范,为我国的钱币收藏与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人们称赞他“泉学巨子”、“选萃去赝,一锤定音”、“精鉴研著享盛誉,珍宝奉献爱国心”。
陈力祥先生简介
陈力祥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1916年11月3日,仙逝于1991年3月15日。字聊元,别名莲初,号吉斋,又称万拓楼主,是当代中国著名钱币学家,中国钱币学社创始
人之一,曾任浙江省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钱币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清篇主编、美国《珍宝币藏》及《爱华金讯》钱币杂志首席顾问。出版过《太平天国钱币》专著,批注了《历代古钱图说》,并编著了《万拓楼钱币丛书》等钱币类书籍。他毕生从事钱币的集藏、坚定和研究,久负盛名,蜚声海内外。 陈力祥先生年表
1916年 11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 1931年 开始钱币集藏。
1932年 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 1933年 从名医陈绍中医。
1934年 以\卧蚕\之名征收中国稀见铜元。 1936年 在杭州行医。生长子马咏春。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医道就此终止。 1938年 举家避难,迁居上海太平桥。
1939年 随张季量钻研泉学。开始在上海经营嘉定珍宝币钱币业。
1940年 与丁福保、罗伯昭、张絅伯、张季量、戴葆庭、郑家相、王荫嘉等,在上海发起\中国泉币学社\,为创办人之一。并为学社出版的《泉币》杂志撰稿。在北京与王希贤、骆泽民、李庆裕等结成如友,后在王、骆、李等人处多次得到历代珍稀币钞,尤以清代的祖钱、母钱、样钱等珍品为多。 1941年 结识大连崔家平,在互惠交换申获 \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铜元\等珍罕铜、银币及古钱。
1942年 获《历代古钱图说》编著者丁福保所赠该书散页原稿。赴绍兴得戴葆湘全部太平天国钱币藏品。取书斋名为 \双洪轩\。 1943年 得自北京李庆裕
\新币十一铢\孤品,后以五千大洋归罗伯昭,创古钱成交之天价。此钱被罗氏列为其15247枚全部藏珍中之第一大珍品。与方药雨结为忘年之交,得赠 《药雨古化杂咏》珍拓善本。 1944年 在天津得袁克定所藏 \平津\全套试样镍币。
1945年 在上海重庆中路60号开设 \祥和泉币社\。向李伟先提供大量珍稀钱币,任其钱币收藏顾问。获\洋商客钞之王\——\美商花旗银行1918年上海九八规元壹佰两\流通正票。赴苏州得秦子帏全部金银币、纸钞藏品,内有 \大清光绪十五年天津官造呈样一元\、\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四川省造光绪元宝(缶宝)库平七钱二分\,以及全套\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番版)\等珍贵银币及样版。
1946年 得南京张伟英 \大清银币吉字戊申库平一两\银币孤品,遂自取 \吉斋\为号。罗伯昭将 \中国泉币学社例会记录\原稿,及百次例会纪念拓集本托付保存。
1947年 延请方鹤林住店精拓,将经手、鉴定、收藏的各种珍稀钱币,汇集为《泉币大观》,前后达十年之久。
1948年 在贵州得黔宝壹元、半元珍贵银币三枚。其中\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双龙戏珠壹元银币孤品,后归奥籍收藏家耿爱德
(E.KANN)。得许小鹤所藏的民国二十五年 \平津\全套试样铜币。 1949年 被聘为上海《金融日报》张璜主编之 \泉币研究\栏主要撰稿人,始用 \莲初\等笔名。为耿爱德所藏金银币作鉴定,获允拍摄留存该批即将流失海外的珍币资料。
1950年 获罗伯昭所藏 \大明通行宝钞肆佰文\及铸有英文的 \四川省造卢比\试铸红铜样版两件孤品。
1951年 向宋庆龄副主席捐赠辛亥革命时期的珍贵钱币及纪念章。应文化部之邀,参加由国家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之陈仁涛全部钱币珍藏的评定工作。
1952年 受张璜委托,鉴定\奉天省造癸卯光绪元宝库平银一两\银币拓本,断定为真品。后归耿爱德收藏。在西安得秦权钱 \第十七重四两\孤品。得 \香港纸币之皇\——东藩汇理银行1866年伍员\流通正票。 1953年 受昆明刘华绶委托,鉴定 \庚戌春季云南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银币拓本,断定为真品。自杭州景翔馥处得
\宣和通宝\篆书小金钱、\圣宋通宝当伍\行书小平钱、\招纳信宝\铜钱等十余枚珍钱。获松江李钟杰的民国时期各省银行全部纸币藏品。
1954年 得\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上海解放纪念币壹圆\铜质原始设计样币。\断其为1949年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者为纪念上海解放而设计雕刻之品,后归李伟先。与王亢元结为知交,为其提供众多珍罕金银币。在天津得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版壹圆\,\丙午户部中字大清银币壹两\,\民国十A年孙中山嘉禾版壹圆\,\地球版壹圆\,\民国十五年张作霖纪念币\金质样币。\光绪丙午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光绪丁末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银、铜样币。以及特别版段.
分类:未分类 | 评论:0 | 浏览:172 | 收藏 |
钱币收藏家蒋伯壎生平略记
金志伟
【摘要】:正 蒋伯壎先生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家,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邮票收藏家,他的收藏对当时的钱币界有着较大的影响。蒋伯壎,原名蒋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贫寒家庭。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入苏州教会学校读书,宣统元年(1909)考入苏州邮局任拣信生,后在徐州、南京、重庆、杭州等地邮局工作,1954年退休。殁于1965年7月,终年七十一岁。他收藏钱币的时间先后达四十余年。 1920年蒋伯壎先生在南京邮局任支局长时,开始收藏钱币和邮票。为了收藏钱币和邮票的方便,他改名为蒋伯壎,从此,蒋伯壎之名闻名于钱币界。1927年先生调四川重庆邮局任
【关键词】: 钱币 收藏家 二十年 教会学校 三四十年代 邮局 邮票 苏州市 江苏省 时间先后
【正文快照】:
蒋伯城先生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钱币收藏家,同时又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邮票收藏家,他的收藏对当时的钱币界有着较大的影响。 蒋伯派,原名蒋寿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兰十二年(1906)考入苏州教会学校读书,宜统元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贫寒家庭。光绪徐州、南京、重庆、杭州等地邮地 > 正文
古钱币收藏家:珍稀古钱币应如何购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 07:30 扬子晚报 本报讯 高邮藏友吕绍奇,工作之余酷爱收藏古钱币,其收藏的古铁钱、铜钱达到上万枚。他精心收藏的“纯熙元宝背同(背面有?同?字)小平铁钱”,因数量极少十分珍贵,曾在中国嘉德2008春拍古钱币专场中拍出过高价。
和铜钱一样,铁钱也是我国铸币史上一个重要品种。“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这枚铁钱前人谱录中从未见著述,只是在1985年7月高邮疏浚大运河时首次面世。老吕今年55岁,自1985年开始就迷上了古币收藏。 在主人的介绍下,记者见到了先秦的刀币、鱼形币、贝币、布币以及各种铜钱、铁钱。他特意出示了一枚“铁钱宝贝”,是南宋孝宗时期所铸的“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其钱文中的“纯”字与史载年号的“淳”字,音同字不同,字意解释也不同。据史料记载,南宋孝宗皇帝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冬至,改明年年号为纯熙,仅仅六天之后改为淳熙,因此,“纯熙元宝背同小平铁钱”实际上只流通了6天。由于这枚铁钱前人谱录中从未见著述,只是在高邮出土铁钱中首次面世,因而价值较高。另一个原因则是,高邮铁钱出土之前,铁钱并不受人重视,历来被视作劣质货币,容易锈蚀,遗留下来的不多。自高邮南宋铁钱的大量出土,填补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大空白,各地铁钱的收藏也日益升温。如今,铁钱收藏爱好者,只要提到铁钱,首先想到的便是高邮铁钱。
对于如何辨别出铁钱与铜钱,老吕也给记者作了介绍,除了直观两者的锈迹外,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磁铁做吸附试验。据其介绍,20多年来,他收藏的古钱,不像别人以“钱”养“钱”,大多自己花钱购买,截至目前收藏的古钱币已有上万枚,陆续花掉了10万多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