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 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德育的概念
? 广义:一切影响人的品德的活动。
? 狭义: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青少年思
想品德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个性等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
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道德认识(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中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为整个品德心理结构奠定思想基础,决定其他品德成分形成的方向、内容和速度。
道德情感(情):是在实践中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情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动力中介作用。
道德意志(意):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道德目的、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自觉顽强地努力的心理品质,是一种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行):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同时还对其他成分进行检验,起着加固、调节的作用。
德育原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系列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
班集体: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产生巨大教育力量的教育主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模式。 2.简述
1 / 5
德育过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德育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①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 区别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因素的影响 ③德育过程的结果是学生形成与社③学生品德形成的结果可能与社会会要求相一致的品德 德育过程要依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联系 形成和发展规律来组织教育活动 响和控制下得以实现
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其中,知是基础,情意是中介,行是关键。德育过程应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前道德判断。
? 权威阶段(6-8岁):他律期。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 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
规律,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影要求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品德形成过程要遵循思想品德发展德自我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 ? 公正阶段(11-12岁):发展期。以道德公正感为核心。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并使各项德育活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基本要求:
(1)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全面指导德育工作,这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要求和保证。(2)要把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同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起来;
2 / 5
(3)要把共产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其它各项活动之中
2.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提高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联系实际,讲清道理;(2)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3.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和道理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和说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调动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监督其严格执行,以使学生品德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正确说理,疏通引导,启发自觉;(2)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3)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合理的、严格的要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尊重、信任学生;(2)严格要求学生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形成和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一分为二看待学生;(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3)根据学生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要组织和培养好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力量来教育学生;又要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影响集体,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地统一起来。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精心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2)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3 /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