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C.欲望内驱力 2009江苏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试
D.自我提高内驱力 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最为突出?( B ) 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A.认知内驱力 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B.附属内驱力 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C.自我提高内驱力 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D.欲望内驱力 期是 ( A )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A.2岁 的是( A ) B.4岁 A.避免失败者 C.6岁 B.力求成功者 D.8岁 C.自我实现者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D.追求荣誉者 ( B)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A.1岁 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B) B.3岁 A.顺就迁移 C.5岁 B.同化性迁移
D.7岁 C.重组性迁移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D.具体迁移 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 D) 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D ) A.50%-60% A.命题 B.60%-70% B.案例 C.70%-80% C.反例 D.80%-90% D.正例 4.人格的核心是 (C )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A.能力 \,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B.智力 (C ) C.性格 A.位置记忆法 D.气质 B.关键词法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C.缩简法 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D.视觉想象 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应,称为 ( C) ( A ) A.刺激分化 A.发散思维 B.消退 B.聚合思维 C.刺激泛化 C.形象思维 D.获得 D.抽象思维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C ) 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A.行为成分 A.认知内驱力 B.认知成分 B.附属内驱力 C.情感成分
2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 B) A.初一 B.初二
C.初三考试大论坛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 D)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D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A D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D ) A.4 2 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B )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D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3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13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___循序渐进_______原则。
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自我体验________和____自我监控_______三种成分。
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___语言______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___个体_________的经验过程。
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逃避_________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____替代性强化__________。
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____辨别____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___概括__的信息。 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__对象具有观念性、___________,执行具有内潜性, _结构具有简缩性______________。 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____创造性_____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___要达到的目标_______和__存在的限制或障碍_________三个基本成分。
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知识_________,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评价_______。 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___区分度_________。
32.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____心理健康______、____社会行为________和道德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