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基因重组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C.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C
解析 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戊),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DNA复制)中,B正确;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中染色体只有丙的一半,可能代表精子、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丁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戊为有丝分裂G2期、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间期、减Ⅰ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8.(2017·黑龙江大庆中学期中)下图表示一个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DNA数目的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B.在BC段和HI段都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
13
C.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D.在ED段和LM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 C
解析 当染色体数目等于DNA数目时,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A正确;在有丝分裂的间期的BC段和减Ⅰ前的间期的HI段都发生染色体的复制,B正确;图中AG段和HJ段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KQ段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在ED段和LM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正确。
9.(2018·安徽蚌埠质检)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其中判断不合理的是( )
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 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 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C
解析 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产生卵细胞时,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A合理,C不合理;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且患有血友病,由于其父母都是正常人,说明血友病基因来自于其母亲,其母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卵细胞内只含1条 带血友病基因的X染色体,但是其父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单体未分开,B合理;该男孩患病与图甲有关,则参与的精子可能是X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了携带致病基因的XY型精子,D合理。
10.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
B.一个基因型为AaX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1个基因型为AAaY的精子,则其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X
14
b
b
b
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 C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ab、Ab、aB,A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1个AAaY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都发生了异常,则其他3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X,B正确;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C错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两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曲线图和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b
bb
(1)图甲中的②为________数目变化;b阶段为________分裂过程;c阶段中除了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外,还包括 。
(2)图乙中D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的上一个时期对应图甲中________段;C对应图甲中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甲中,如果在A点时将全部核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分裂过程中所用的原料不含放射性同位素,则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核苷酸链的________。
答案 (1)染色体 减数 受精作用 (2)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GH CD和MN (4)25%(或1/4)
解析 (1)由图甲曲线特征可直接判断出a、b、c分别代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加倍一次,减半一次)的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加倍一次,减半两次)的变化、受精作用
15
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图乙中D的细胞质分配均等,且着丝点分裂之前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故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3)图乙中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上一个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对应图甲中GH段;C为有丝分裂中期,对应图甲中的CD和MN段。
(4)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EF时期的细胞的每个核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条链不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FG时期,核DNA又复制一次,以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链为模板形成的DNA都是一条链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条链不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而以不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链为模板形成的DNA的两条链都不带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故在GH段可检测到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占1/4。
12.从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器官内提取出一些细胞,图甲为其中某细胞的分裂图像(B、b基因未标出),图乙表示有关细胞进行Ⅰ、Ⅱ两种方式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①~⑦表示不同区段)。请回答:
(1)图甲所示细胞处于图乙中的________区段。
(2)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一定为1∶2的是图乙中的________区段。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通过分析该细胞形成的子细胞种类,可以确定其原因: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__。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________种基因型的子细胞,那么其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
答案 (1)④ (2)⑤ (3)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3 基因突变
解析 (1)图甲所示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处于图乙中的④区段所包含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由于①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在间期开始时DNA没有复制完成,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在其开始时DNA没有复制完成,所以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数目之比一定为1∶2的是图乙中的⑤区段。
(3)图甲中同一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应该相同,但图甲中是出现了A和a两个不同的基因,由于体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若该细胞分裂最终形成4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