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9:4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心整理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提纲)

孔祥星

一、关于铜镜的一般知识

1、铜镜的合金成份

总的来看,我国古代铜镜的基本成份是铜、锡、铅三元素,有少部分含锌。但在不同时期其比例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反映了古人对含金技术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中

国古代含金技术的发展。 2、世界铜镜的两个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铜镜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大系统: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圆板具钮镜系统,圆形镜形,镜背置钮;一个是以西亚及埃及、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圆板具柄镜系统,圆形镜形,置有手柄。前者钮中系带,可以手持、系挂或置放于镜台上,后者用手持柄使用。 3、世界最早的铜镜伊拉克发现有公元前2900——2700年的铜镜,伊朗、巴基斯坦发现有公元前2000年前的铜镜,埃及发现的公元前2000年的石棺浮雕纹饰中有持镜妆饰的妇人像。这些铜镜都是圆形具钮镜。 4、中国古代铜镜的功能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梳妆整容和墓葬中的普通随葬品,供死者在阴间继续使用。 其次是社会功能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运用:驱邪照妖的法宝—照妖镜。

破暗取光明的墓中用品。 爱情圆满的象征——“破镜重圆”,结婚用品。 美好愿望的追求——清正廉洁。

中国铜镜的主要功能与日本国古时对铜镜的看法是有不同的。日本国将它们看成是从中国运输来的宝器,具有咒术威力的神器,首长权力的象征,即显示权力和

富有。

5、铜镜各部分的称谓

镜形:又称形式、形制,即镜子的外观形态,如圆形、方形、花式形、有柄形

等。

精心整理

镜面:镜子正面,用来梳妆整容。可以观察出有平面、凸面、凹面的差别。 镜背:镜子反面,有的光素无纹,一般称为素镜或素面镜,有的铸有纹饰或铭文,有的还进行特种加工,如贴金银、镶螺锢,被称为特种工艺镜。 钮:一般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带,亦在有镜背其它地方或置于边缘的。不同时期的镜钮,显示了不同特征,其异同是鉴定铜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弦纹钮、

圆钮、兽钮等。

钮座:钮的周围部分,以紧连钮的装饰为准。学者之间着眼点不同,看法亦有

差异,如圆钮座、方钮座、连珠钮座、花瓣钮座。 内区、外区等区域划分:有的铜镜在钮外设置有不同形式的装饰带,将镜背划分为若干区域,配置纹饰和铭文。一般分为内外区,少数铜镜有三区及其以上的。大致划分是钮或钮座外的部分称为内区,依次由内外分为中区、外区。

圈带:用来划分镜背区划的圆形装饰带。 镜缘:又称边缘,由于学者之间的看法不同,有的仅指镜外缘,有的则将范围扩得较大,能观察出可以看或是边缘的都称镜缘。 纹饰:铜镜上的主要纹饰、主题纹饰称为主纹,如果铜镜分区划者,多以内区纹饰为主纹。作为主纹衬低的花纹称为地纹。边缘上的纹饰称为边缘纹。 铭文:铸于镜背的文字,学者们习惯用铭文开头的几个字来概括此组铭文,以二个字为多。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则概括为“日光”铭,又如“尚方作镜真大巧”称为“尚方”铭。由于有铭文的镜子,学者有的则以铭文称呼它们,如日光镜、昭明镜、铜华镜,许多名称已约定俗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的铜镜兼有纹饰和铭文,铭文为“尚方”的,则称尚方四神镜。 颜色:镜子表明所呈现的颜色,如漆黑、绿黑、灰黑、灰白等。漆黑俗称“黑漆古”,绿黑、青黑、青绿色俗称“绿漆古”,灰白、白亮俗称“水银青”“水银沁”、,铅黑、灰黑古称铅背。镜子研磨面所呈现的颜色,如白色、银白色、深灰、淡黄、黄中闪

白等。这些色泽的不同与铜镜合金成分及受腐蚀的情况是有关系的。

二、中国历史铜镜的特点 目前仍按历史朝代分为六个阶段: 早期出现时期——商周铜镜发展

精心整理

流行时期——春秋战国 铜镜繁荣鼎盛时期——两汉铜镜 南北差异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 铜镜高度发展时期——隋唐铜镜 日趋衰落时期——五代~明清铜镜 1、 齐家文化和商周铜镜——古拙简朴

镜形:圆形,镜身薄,厚约0.2~0.3厘米,直径6~12.5厘米,镜面近乎平或微凸。 镜钮:不规范、桥形、长条形、橄榄形、较长窄,个别镜置双钮。 数量:较少,考古发掘资料30余面,如齐家文化3面。安阳殷墟出土6面,此

阶段发现铜镜的地区有甘肃、青海、河南、陕西、新疆、内蒙古。 纹饰:齐家文化和商代镜几何纹居多,有七角星纹、平行线纹、叶脉纹、多圈凸弦纹。还有不具纹饰的素镜。从商代铜镜纹饰看,与当时的其它青铜器有别,似乎铜镜本身有独立的工艺传统。周代铜镜绝大多数为素镜。 铸制技术:含锡量一般较低,合金成分不太稳定,制作多较粗糙。 突出的镜子:1957年河南三门峡市上村岭国墓出土的西周晚或春秋早期镜,钮上方一鹿,下方一鸟,两侧对称的兽纹,单线勾出,为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禽兽纹镜。

2、 春秋战国铜镜——精灵轻巧 镜形:圆形,偶见方形,薄0.1~0.2厘米。镜面多平面。 镜钮:多弦纹钮,钮体较小,钮足较宽,钮弓窄,其上有1~4条不等的弦纹,以三弦最多。钮座:方形,圆形,多为凹面带形式。

纹饰结构:地纹与主纹相结合,初期只有单纯的地纹,后在地纹上增添主纹,地纹即作为图案衬低的花纹,从青铜器看,商代后期,绝大多数青铜器都有地纹。

主纹即主题纹饰、主要纹饰。

纹饰表现手法:浅浮雕、高浮雕、透雕、金银错、嵌石、彩绘。 透雕:又称夹层透纹镜,镜面是一层较薄的铜片,镜背透雕镂空铜片,二者合

贯而成。

精心整理

金银错:金银一类物料以条状、块状形式填入到铜器表面予先准备好了的凹槽

内,然后将其错磨平整,构成表明图纹的工艺。

彩绘:使用色漆在器物表面描绘花纹图案,春秋战国时期楚器彩绘有漆绘、油

绘和粉绘。 边缘:多为细窄卷边。

纹饰种类: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饕餮纹镜、菱纹镜金银错狩猎

纹镜、连弧纹镜、凤鸟纹镜、兽纹镜、蟠螭镜。

流行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是楚国地区,湖南出土最多,中原及北方少。

断代分期: 春秋中晚战国早期:素镜、弦纹镜、纯地纹镜(云雷纹、羽状纹)、叶纹镜、四山镜、透雕镜、多钮镜。 战国中期:除上期镜继续使用外,有花瓣镜、花叶镜、五山、六山镜、菱纹镜、禽兽纹镜、饕餮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金银错纹镜、彩绘镜等出现。 战国晚期秦末:上期一部分逐渐消失或减少,蟠螭纹镜、连弧镜数量曾多,新出现四叶蟠螭镜、蟠螭菱纹镜、云雷纹地蟠螭连弧纹镜。 3、 两汉铜镜——丰满奇异 铜镜发展时期,南北都有出土,数量多、分布广。 镜形:圆形,仅见一长方形大镜(山东溜博出土,115.1,长宽57.5厘米)。镜面有平面及凸面,前期多。 镜钮:乳状圆钮最多,东汉中后期半球状,钮有加大趋势,成扁圆形。

钮座:方、圆两种轮廓变化较多,连珠、四叶、四螭等。

纹饰结构:地纹逐渐消失,单一的主纹图案。

纹饰表现手法:平雕式(浅雕)、线条式(等高线条)、浮雕式。 边缘:早期一般为平缘,晚期出现斜缘、三角缘(断面)。 铭文:出现并逐渐增多。目前尚无战国铭文镜的确切资料。

种类、时代及特点: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 的文档
中国古代铜镜概论 孔祥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khh1t9fv9nplx1m54t1j03v4ivcy00aq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