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设计小结
经过这段时间的MATLAB通信系统仿真的学习,使我对通信原理及仿真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MATLAB的语言基础以及应用的界面环境,基本操作和语法,让我在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时更加方便。
在学习当中,我明白了通信系统仿真的现实意义,系统模型是对实际系统的一种抽象,是对系统本质的一种描述。通过仿真技术和方法,可以迅速构成一个通信系统模型,提供一个便捷,高效和精确的仿真平台。学习过程中,我再次系统的学习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送信源产生信息,再到通过发信机对信息进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再到在信道上(移动通信系统中为无线信道,即自由空间)受到各种噪声信号的干扰,导致传输的
信息序列产生一些变化或误差,再到在新到的另一方向通过收信机接收到信号兵进行信道译码和信源译码,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原始基带信号送至信宿将信息反映出来,从而完成移动通信的整个过程。在这次次设计中,我首先进行了信号的产生(随机产生二进制序列),再通过比较经过有信道编码和无信道编码的信息的传输性能差异,得出结论:信道编码增强了信息在信道上的传输性能,减小了误码率。然后再通过比较BPSK 调制和QPSK调制对信息传输的性能影响,得出BPSK比QPSK的误码率低,BPSK性能较好。在相同的信道下,BPSK调制系统的误码率小于QPSK调制,因此相同系统情况下BPSK优于QPSK。另外,我还比较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和瑞利信道上传输信号的误码率情况,总结出经过瑞利衰落的信道误码率比高斯噪声信道更高。我还比较了不同的合并方式对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影响,了解到天线越多,误码率越小。信噪比越大,误码率也越小。因此可得出结论:系统的信息传输质量与信噪比和天线的数量是正相关的。另外我还明白了最大比合并方式优于等增益合并方式。在最后的理论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对比中,我了解到,虽然实际结果与仿真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们之间还是比较接近的,由此可以说明:通过软件仿真可以比较好的估算出系统的信息传输情况,更方便系统的优化和设计。
总之,通过这次设计,我领悟到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