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51线潼南鹭鸶溪至猴子桥段升级
改造项目(二标段)
T 梁 张 拉 专 项 方 案
编 制:
审 核: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二○一三七年四月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2 第二章、编制依据 .................................................................................... 2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 ............................................................................ 3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方法 ........................................................................ 3 一、预应力筋下料 .................................................................................... 3 二、机具及设备 ........................................................................................ 4 三、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 4 四、张拉应力控制 .................................................................................... 4 五、预应力张拉、压浆及质量保证措施 ................................................ 5 第五章、张拉计算 .................................................................................. 11 第六章、重要危险源识别及应急预案 .................................................. 15 第七章、安全措施 .................................................................................. 16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 16
1
金仙桥T梁预应力张拉方案及计算
第一章、工程概况
K5+758.0金仙中桥位于潼南区上和镇石镜村,桥梁起点桩号K5+714.5,终点桩号K5+804.0,全长89.5m;依照路线加宽变化,桥梁宽度为14.668~14.8m。
桥梁上部采用4-20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横向设置7片T梁,共28片T梁,通过调整翼缘宽度适应路线加宽变化。通过调整梁端现浇段角度,以适应预制T梁与路线法线交角(88.9°~91.2°)。
桥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桩基础;0号桥台采用肋板式台、桩基础,4号桥台采用重力式U台、扩大基础,其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4Mpa。桩基础都采用嵌岩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岩石天然湿度极限单轴抗压强度不得低于5Mpa,嵌入基岩中风化层不小于5倍桩径。
全桥共一联,桥台设置GJZF4 250X350X65mm四氟滑板橡胶支座及模数式80型伸缩缝,0号台后设置8m搭板,4号台后设置5m搭板;桥墩设置桥面连续及GJZ 250X350X63mm板式橡胶支座。
全桥预应力均为后张法张拉,K3+810.5小桥11片空心板预应力张拉参考本方案执行。
第二章、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承包合同文件。
2.现行的规范、规程及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
3.入驻现场后的踏勘及走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及相关参考资料。 4.结合我单位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能力,以及长期进行桥梁施工积累的丰富经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 F50—2011)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
本着保工期、质量安全的原则,同时便于内、外协调,成立了现场施工项目部,全权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详见施工组织机构系统图)
项目经理何丁旋 技术负责人熊东才 施工员 施工员 质检员 安全员 材料员 测量员 档案员 组预设应备 力管 理 张 拉 压浆封锚班组砼浇筑 实验组 后勤管理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方法
班
一、预应力筋下料
1. 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钢丝束两端采用镦头锚具时,同一束中各根钢丝下料的相对差值,当钢束长度小于或等于20m时,不宜大于1/3000;当钢丝束长度大于20m时,不宜大于1/5000;且不大于5mm。长度不大于6m的先张结构,当钢丝成组张拉时,同组钢丝下料长度的相对时差值不得大于2mm。
3
2.钢丝、钢绞线、热处理的钢筋、冷处理的钢筋、冷拉IV级钢筋、冷拔低炭钢丝及精轧螺纹钢筋的切断,宜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二、机具及设备
施加预应力所用的机具设备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应定期维护和检验。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的关系曲线,校验应在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
张拉机具设备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对长期不使用的张拉机具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全面校验。使用期间的校验期限应视机具设备的情况确定,当千斤顶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或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或检修以后应重新校验。弹簧测力计的检验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
三、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1.对力筋施加预应力之前,必须完成或检验以下工作: ① 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② 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③ 锚具安装正确,对后张构件,混凝土已达到要求的强度。 ④ 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2.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四、张拉应力控制
1.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就符合设计要求,当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或入锚圈口预应力损失时,可设设计要求提高5%,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过设计规定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2.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请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б0 ,该初应力宜为张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