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15:39: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爱莲说》教学设计

柞水县乾佑中学 张天芝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重点) 2. 理解作品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营造气氛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

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

(1)教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 清涟(lián) 亵玩(xiè) 噫(yī) ...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2.译一译: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甚(很) 蕃(多) 妖(妩媚)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益(更加)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噫(唉) (2)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被动句: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我不会的句子:

四.研读赏析,解读文本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和“牡丹”仍是为了衬

托“莲”,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贬了时俗。

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6.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

7.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五.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1.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作者的思想过时了吗?

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述理由。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

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七.课堂巩固

1.积累有关莲的诗句,不少于四句。

2.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菊 正衬 莲 反衬 牡丹

品格高洁 质朴正直 贪慕富贵 超凡脱俗 志洁行廉 追逐名利

九、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横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多种朗读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层次性,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升华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较好地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进行教学。遵循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4、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引入一个美好的学习境界。

搜索更多关于: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文档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ooj4emme9d31q9oee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