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8:31:2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常温下,Ka1(H2CO3)=4.3×10-7,Ka2(H2CO3)=5.6×10-11。某二元酸H2R及其钠盐的溶液中,H2R、HR-、R2-三者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pH=4.3的溶液中:3c(R2-)=c(Na+)+c(H+)-c(OH-)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

c(R2-)?c(H2R)=10?3 C.在pH=3的溶液中存在-c(HR)D.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H2R溶液,发生反应:CO32-+H2R=HCO3-+HR-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pH=4.3的溶液中,c(R2-)=c(HR-),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HR-)+2c(R2-)+c(OH-),则3c(R2-)=c(Na+)+c(H+)-c(OH-),A选项正确;

B.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溶液与H2R溶液混合后,生成等浓度的H2R、HR-,溶液的pH=1.3,溶液显酸性,对水的电离起到抑制作用,所以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小,B选项正确; C.当溶液pH=1.3时,c(H2R)=c(HR-),则Ka1=c?HR-?c?H+?c?H2R?=10-1.3,溶液的pH=4.3时,c(R2-)=c(HR-),

Ka2=c?R2-?c?H+?c?HR-?=10-4.4c(R2-)?c(H2R)Ka2==10?3.1,C选项错误; ,则-c(HR)Ka1D.结合题干条件,由C选项可知,H2R的电离常数Ka2大于H2CO3的Ka2,即酸性HR-大于H2CO3,所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2R溶液,发生反应CO32-+H2R=HCO3-+HR-,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2.铊(Tl)与铝同族。Ti3+在酸性溶液中就能发生反应:Tl3++2Ag=Tl++2Ag+。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Tl+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 C.酸性溶液中Tl3+比Tl+氧化性强 D.Tl+的还原性比Ag弱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铊与铝同族,最外层有3个电子,则Tl+离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根据反应Tl3++2Ag═Tl++2Ag+可知,Tl能形成+3价和+1价的化合物,故B正确;

C.Tl3++2Ag═Tl++2Ag+,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最强,则Tl3+的氧化性最强,所以Tl3+比Tl+氧化性强,故C正确;

D.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反应Tl3++2Ag=Tl++2Ag+,还原性Ag>Tl+,故D正确; 故选A。

3.一种基于锂元素的电化学过程来合成氨的方法,其效率能达到88.5%。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Ⅰ的关键是隔绝空气和水 B.反应Ⅱ的产物LiOH是离子化合物 C.整个流程中,金属锂是催化剂

D.整个流程的总化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反应Ⅰ是氮气和锂反应,锂为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所以反应Ⅰ的关键是隔绝空气和水,故A正确;

B.反应Ⅱ的产物LiOH是碱,是锂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分析可知锂是参与反应过程的反应物,最后生成锂单质的条件是电解,所以金属锂不是催化剂,故C错误;

D.三步反应为:6Li+N2=2Li3N,Li3N+3H2O=3LiOH+NH3↑,4LiOH学方程式为:2N2+6H2O═4NH3+3O2,故D正确; 故选:C。

4.25℃时,向20.00mL0.100mol?L-1的氨水和醋酸铵溶液中分别滴加0.100mol?L-1的盐酸溶液,溶液pH

通电 4Li+O2↑+2H2O,整个流程的总化

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时,Kb(NH3?H2O)=Ka(CH3COOH)≈10-5 B.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的大

C.在c点的溶液中:c(Cl﹣)>c(CH3COOH)>c(NH4+)>c(OH﹣)

D.在a点的溶液中:c(NH4+)+2c(H+)═2c(CH3COO-)+c(NH3?H2O)+2c(OH-) 【答案】C 【解析】 【详解】

10-3?10-3A.根据图象可知,0.100mol?L的氨水的pH=11,c(OH)=10mol/L,Kb(NH3?H2O)= =10

0.100﹣1

﹣3

﹣5

,醋酸铵溶液的pH=7,说明铵根离子和醋酸的水解程度相等,则二者的电离平衡常数相等,即25℃时,

Kb(NH3?H2O)=Ka(CH3COOH)≈10﹣5,故A正确;

B.加入20mL等浓度的HCl溶液后,氨水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铵,b点铵根离子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而c点溶质为醋酸和氯化铵,醋酸电离出的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抑制了水的电离,则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溶液中的大,故B正确; C.Kb(NH3?H2O)=Ka(CH3COOH)≈10

﹣5

,Kh(NH4+)=

10-14≈10﹣9<10﹣5,醋酸的电离程度较大,则c-510﹣

(NH4+)>c(CH3COOH),正确的离子浓度大小为:c(Cl)>c(NH4+)>c(CH3COOH)>c(OH),故C错误;

D.在a点的溶液中反应后溶质为等浓度的CH3COONH4、NH4Cl和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H4+)

﹣+c(H+)═c(CH3COO﹣)+c(Cl﹣)+c(OH﹣),根据物料守恒可得:2c(Cl)=c(NH4+)+c(NH3?H2O),

二者结合可得:c(NH4+)+2c(H+)═2c(CH3COO)+c(NH3?H2O)+2c(OH),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意义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在盐的水解中的运用。

5.向1.00L浓度均为0.0100mol/L的Na2SO3、NaOH 混合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调节溶液pH(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其中比H2SO3、HSO3-、SO32-平衡时的分布系数(各含硫物种的浓度与含硫物种总浓度的比)随HCl气

﹣﹣

体体积(标况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SO2气体的逸出);已知Ka1代表H2SO3在该实验条件下的一级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点处的pH=-lgKa1(H2SO3)

B.从X点到Y点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32- +H2O?HSO3- +OH- C.当V(HCl)≥672mL时,c(HSO3-) = c(SO32-)=0mol/L D.若将HCl改为NO2,Y点对应位置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Z点确;

B.根据图示,从X点到Y点,SO32-的浓度减少,而HSO3-的浓度在增加,则加入盐酸发生的主要反应为SO3-+H+=HSO3,B错误;

C.当V(HCl)=672mL时,n(HCl)=0.672L÷22.4L·mol-1=0.03mol。溶液中的NaOH和Na2SO3的物质的量均为1L×0.01mol·L-1=0.01mol,通入0.03molHCl,NaOH完全反应,Na2SO3转化为H2SO3。H2SO3为弱酸,可经第一二步电离产生HSO3-和SO32-,其关系是c(HSO3-)>c(SO32-)>0,C错误;

D.NO2会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若将HCl换为NO2,生成的HNO3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Na2SO3,溶液中将没有SO32-、HSO3-、H2SO3等粒子,Y点位置会消失,D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关于实验室模拟侯德榜制碱法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将CO2和NH3的混合气体同时通入饱和食盐水中 B.将析出的NaHCO3固体过滤后灼烧得到纯碱 C.在析出NaHCO3的母液中加入消石灰以循环利用NH3

D.在析出NaHCO3的母液中通入NH3,加入氯化钠粉末,析出Na2CO3固体 【答案】B 【解析】

c(H2SO3)=c(HSO3-),由

-c(HSO3)c(H+)+Ka1?,则有Ka1?c(H),则pH=-lgc(H+)=-lgKa1,A正

c(H2SO3)

2019-2020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sg65mrqt9lpyv23wwc1symv1jox50077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