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11:38: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可直线,可曲线)

(4)轴面:褶皱枢纽连成的面(假想的面,可平面,可曲面) ,它平分褶皱为两部分。 (5)转折端: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褶曲的分类:

(1)按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类: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反卷褶皱; (2)按转折端的形态分类:圆弧褶皱、尖棱褶皱、箱状褶皱、挠曲(膝折) (3)按枢纽产状分类:水平褶皱、倾伏褶皱、倾竖褶皱

(4)按褶皱的平面形态分类:等轴褶皱(穹隆、构造盆地)、短轴褶皱、线状褶皱

节理的分类(由构造运动将岩体切割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岩块的裂隙系统。也是岩体中未发生位移(实际的或潜在的)的破裂面)1)节理的成因分类:(1)非构造裂隙:如风化裂隙;(2)构造裂隙:是指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受构造作用力而产生的。

2)构造节理的力学成因分类:剪裂隙和张裂隙(*特征)

3)按裂隙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分:走向裂隙、倾向裂隙和斜交裂隙。

如何区分节理和层面?简述岩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意义?)(例如:断层: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使岩石破碎不利稳定;不整合:不整合面上存在大量风化产物,构成风化壳,不利稳定).

断层分类

(1)断层两盘岩块相对位移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旋转断层。 (2) 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

(3)按断层的力学性质分: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和张扭性断层 (张性断层,张扭性断层 含水性好)

断层存在的标志 (1)地质体的不连续。 (2)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3)地貌上的标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4)水文上的标志 (5)断层泥和角砾岩 (6)断层擦痕和断层磨光面 (7)捩引现象 (8)硅化和矿化现象

正断层组合:地堑、地垒、阶梯状 逆断层组合:叠瓦状构造等

活动断层?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活动断层及活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

别?

活动断层:指目前__正在活动着___的断层或___近期___有过活动且__不久的将来___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

A、地质方面:最新沉积物的错断,活断层带物质结构松散,伴有地震现象的活断层,地表出现断层陡坎和地裂缝、

B、地貌方面:断崖:活断层两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接相接的部位常表现为:一侧隆起区,一侧凹陷区水系:对于走滑型断层(1)一系列的水系河谷向同一方向同步移错(2)主干断裂控制主干河道的走向。不良地质现象呈线形密集分布。

C、水文地质方面:导水性和透水性较强、泉水常沿断裂带呈线状分布,植被发育、

D、历史资料方面:古建筑的错断、地面变形、考古、地震记载、地形变监测资料、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1)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量度,一次地震对应一个震级。 (2)烈度是反映地震对地面以及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对应许多烈度区。 *地质图的阅读

第二部分 地下水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地下水的特征,矿区水文地质图的内容、作用及读图方法。

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2岩土的水理性质(与水分的贮存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称为岩石的水理性质。包括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

3岩土根据透水性好坏可分为:透水岩土如砂岩;半透水岩土如粉土;不透水岩土如页岩。 4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5隔水层: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渗透系数<0.001m/d) 6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储水空间:即应有孔隙、裂隙和溶隙等空隙。这是储存地下水的前提条件;*储水构造,有了储水空间,只是有了能含水的条件,但能否储存水,成为含水层,还必须具备保存住地下水的地质构造:下部要有隔水层托住重力水,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某种隔水边界,使之不致完全流失,水能在岩层空隙中保存住,从而形成含水层。也就是说,透水岩层与隔水岩层组合起来,才能成为含水层。 *良好的补给来源。 有足够的水源,使储水空间能不断地获得补给,方能成为含水层。 )

7地下水的分类(按岩石空隙性质分类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自流水));

几个概念:潜水面---潜水的自由表面;潜水埋藏深度---潜水至地表的距离;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潜水含水层厚度---潜水面至隔水层顶面的距离;承压水初见水位=含水层顶板标高,承压水位=稳定后的水位标高,承压水水头高度H=承压水位-初见水位;渗透系数----表示岩土透水性能大小的指标,用符号K表,单位m/d(米/天);水力坡度:在流动方向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间的实际水平距离;

8上层滞水的一般特征;潜水的特征;承压水的特征;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上层滞水的特征 (1)一般分布不广;

(2)季节性存在,存在时间的长短受其下部隔水层分布范围及包气带厚度控制,其动态变化与气候及水文因素的变化关系密切;

(3)补给区和分布区一致;

(4)一般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采矿几乎没有影响。 潜水的特征

①潜水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②潜水的分布区和补给区基本上是一致的;

③在重力作用下,潜水可以由水位高处向水位低处运动,形成潜水径流。

④平原区主要以蒸发形式排泄,易形成盐碱地;高山丘陵区则以泉、地下渗流形式排泄于地表沟谷或地表水体。

⑤潜水的动态如水位、水温、水质、水量等要素随季节不同有明显变化承压水的一般特征: (1)承压性,为有压水,其顶面为非自由水面; (2)承压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

(3)承压水在静水压力作用下,可以由高水位向低水位运动,形成承压水的径流; (4)承压水的水位、温度和矿化度等受气候、水文因素等的影响较小; (5)承压水的水质变化大,从淡水直到矿化度很高的卤水都有。 岩溶水的基本特征: (一)岩溶水的分布特征

1、总的来说富水性较强,但含水极不均匀;

2. 有向深部减弱的规律,使含水层的富水性也呈现垂向上的强弱分带性; 3、岩溶水在水力联系上有明显的各向异性。 (二)岩溶水的埋藏特性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 (三)岩溶水的循环特征

岩溶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并以集中径流和集中排泄为特点。因此,在石灰岩裸露区不仅缺乏地表水,而且地下水露头也很少,常表现出严重缺水现象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岩石的可溶性,可溶岩的岩性愈纯,含易溶组分就愈多,岩溶也愈发育;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愈好,水就愈容易进入岩石内部进行溶蚀;水的流动条件,地下水径流愈强烈,侵蚀性CO2含量愈多,岩溶也愈发育。)

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渗漏问题、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等

9等水位线图和等水压线图各有何作用。(① 确定潜水的流向及水力坡度② 确定潜水的埋藏深度(某点地面标高减去该点潜水位。如A点埋藏深度=135-115=20米)、泉水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 ③ 提供合理的取水位置④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补给关系⑤ 确定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 该点潜水位与隔水顶板标高之差。如A点含水层厚度=115-95=20米)⑥ 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

10地下水的循环(补给、径流、排泄) 补给来源:

(1) 大气降水的补给 (2) 地表水的补给 (3) 凝结水的补给 (4)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5) 人工补给。 排泄方式: (1)泉水排泄

(2)向地表水排泄(泄流)

(3)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 (4)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地下水径流: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

影响因素:地下径流的方向、速度、类型、径流量主要受含水层的空隙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

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

左图表明, 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 且高程高于库水位, 所以不会发生水库渗漏。

右图中建库后,在河岸附近局部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及河间地下水位,这时极易产生强烈的坝肩渗漏。

第三部分 地下涌水量的预测和防治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了解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地下水量预测和矿坑水害防治的常用方法技术。

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状态(1)层流运动:在岩石空隙中渗透时,水质点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称作层流运动(2)紊流运动:水流质点无秩序地、互相混杂的流动,称为紊流运动)

2地下水运动基本规律: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 的文档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skx7zkuk9o8y29xxer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