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于20%---25%为抗冻岩石。
?
7常见岩石物理性质指标(见P47 表3—3)
10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 ?
1.抗压强度:在单向压应力作用下抵抗破碎的能力 (PA) (常见岩石极限抗压强度见 P48 表3—4) ? ?
2.抗剪强度: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其中剪切面所夹内角的平分线与主压力方向一致。 3抗拉强度:岩石抵抗单向拉伸的能力。
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2)低渗透性;(3)高压缩性;(4)抗剪强度低; (5)触变性。 第五部分 地基工程研究
要求学生了解地基工程的研究内容、方法及防治措施。
第六部分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
要求学生掌握斜坡变形和破坏的主要方式和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了解斜坡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斜坡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
1斜坡:是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斜坡要素:
2边坡形成后的应力分布: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偏转;在坡脚形成应力集中带;内坡面向坡内由两向应力向三向应力转变;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偏转,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
3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初始水平构造应力;坡形;岩土体性质和结构
4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边坡变形的方式主要为拉裂、蠕滑和弯曲倾倒。边坡破坏的形式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在陡坡地段,岩土体被陡倾的拉裂面破坏分割,在重力作用下岩块突然脱离母体翻滚、坠落于坡下称为崩塌
5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边坡岩土体沿某一剪切面发生剪切滑动破坏的现象
6滑坡要素:滑坡壁、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周界、封闭洼地、滑坡台阶、滑坡舌等。 7滑坡的分类:按滑坡、崩塌体的物质组成划分--岩质滑坡(崩塌);土质滑坡坡(崩塌);黄土滑坡(崩塌,岩土混合滑坡(崩塌)。按滑坡、崩塌的主要诱发因素划分---水库蓄水诱发的滑坡(崩塌);暴雨诱发的滑坡(崩塌);人为活动(包括矿山开采,道路等)诱发的滑坡(崩塌);诱发因素不明的滑坡(崩塌)。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关系的分类---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三类(图)。按滑坡的滑动力学特征分类--推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
8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 岩体结构---岩体结
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 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 ,动水压力 ,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 。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9边坡稳定性评价 *自然历史分析法 *力学分析法
*图解法: 赤平极射投影原理;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图可以判断边坡岩块的稳定性;判断岩层产状; 10斜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斜坡变形破坏的空间预测;斜坡变形破坏的时间预报 斜坡地质灾害防治----*防治原则
? 对不稳定边坡的防治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
*防治措施
A.坡面防护及地表排水 B.阻排地下水 C.削坡减荷 D.支挡及加固措施 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根据地形地貌和滑坡的形态特征识别。
(1)滑坡后缘形状;(2)滑坡前缘形态;(3)双沟同源; (4)阶地变位;(5)马刀树等。 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计划中的一条高速铁路,将通过一个滑坡体,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边坡形态(坡角、坡高及坡面形态),大气降水的汇集和地下水的运动,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岩土类型和性质--由于各类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所以影响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及所能维持岩体稳定最大坡角的程度也不同。 岩体结构---岩体结构是控制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类型、产状、性质、规模及其组合关系与斜坡稳定关系十分密切(图)。 地下水作用---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静水压力和浮托力 ,动水压力 ,以及水的软化与泥化作用 。其他因素---地应力、地震、爆破震动、气候条件、岩石的风化程度、人类活动等。)
(1).滑坡对铁路安全有影响, 应尽量避开;如在坡体中开挖隧道。 (2).斜坡的稳定性问题:滑坡属于推动式。
(3).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削坡减重;设计排水系统。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其运动过程介与滑坡,山崩与洪水之间,特点是:
泥石流含大量 泥沙 、 石块 等固体物质的洪流。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 。具有强大的 破坏力 。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 地质灾害 。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1)、地形条件:地表崎岖,高差悬殊,切割强烈,是泥石流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2)、地质因素:松散固体物质的来源及数量多少取决于地质因素。地质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它们以不同方式提供松散碎屑物,是泥石流形成的物质基础。 (3)、气候水文因素:气候水文因素与泥石流形成关系极为密切,既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松散碎屑物质,又影响形成泥石流的水体成分和水动力条件,而且还往往是泥石流暴发的激发因素。
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泥石流地貌一般可以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形成区包括汇水动力区和固体物质补给区,形成区的地形特征,是对泥石流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志。
泥石流沟谷的中下游,是泥石流搬运通过的区段-流通区。流通区纵坡的陡、缓、曲、直和长、短,对泥石流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泥石流堆积区是泥石流固体物质(泥、砂、石)停积的场所,位于流域的下游或山口之外坡度比较平缓之处,呈扇形、锥形或带形。
下图为一个典型的泥石流, 请分别阐述各区的意义.
I区为泥石流形成区;II为流通区; III为堆积区; IV为泥石流堵塞形成的湖泊。
滑坡时间预报的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曲线如下, 请加以分析解释.
第1蠕变阶段-减速蠕变阶段:减速发展,斜率逐渐减小;
第2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等速发展,斜率大体不变;
第3蠕变阶段-加速蠕变阶段:CD段:变形迅速增大,但岩土体尚未破坏;
DE段:岩土体变形速率剧增,岩土体很快破坏。 第七部分 地下硐室围岩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要求学生掌握地下硐室围岩变形破坏方式和类型及硐室围岩失稳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