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9 7:18: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定义: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土体内的构筑物,统称为地下工程。

2地下工程的特征:开挖前处于应力平衡状态,开挖后硐室周围的岩体发生卸荷回弹和应力重分布,可能因此发生变形和破坏。

3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之前,岩土体一般处于天然应力平衡状态,称为原岩应力场或初始应力场;硐室开挖后破坏了这种平衡。地下开挖以后,由于围岩质点应力、应变调整而引起的天然应力大小、方向和性质改变的作用称为应力重分布;经应力重分布作用后形成的新的应力状态,称为重分布应力状态。

4地下洞室围岩:通常将洞室周围发生应力重分布的这一部分岩体叫做地下洞室围岩(简称围岩),狭义上,围岩常指硐室周围受到开挖影响,大体相当于地下硐室宽度或平均直径的3~5倍范围内的岩土体。

5圆形洞室重分布应力及特点

A.径向应力、环向应力、环向剪应力,Ph=λPv.

B.当 R=R0 时,则洞壁上得应力为:径向应力、剪应力均为0, 环向应力=Pv(1-2cos2@)+Ph(1+ 2cos2@);

C.侧压力系数为 1的静水压力下:径向应力=静水压力(1-R2/r0) 环向应力=静水压力(1+R2/r0 R=6r 为天然应力状态 D.洞壁上特征部位的重应力分布:

λ=0 ?=(0,180),(90,270):环向应力σ=3Pv,- Pv.

λ=? ?=(0,180),(90,270):环向应力σ=8Pv?3, 0

λ=1 ?=(0,180),(90,270):环向应力σ=2Pv, 2Pv λ=2 ?=(0,180),(90,270):环向应力σ=Pv, 5Pv λ=3 ?=(0,180),(90,270):环向应力σ=0, 8Pv λ=4 ?=(0,180),(90,270):环向应力σ= - Pv,11Pv λ=5 ?=(0,180),(90,270):环向应力σ= - 2Pv.,14Pv *非圆形断面洞室重分布应力及特点:

A.考虑有水平应力的情况:环向应力=βPv+αPh; 各点的α, β取值见P127 B.不同洞形洞壁上得应力有如下特点:见P127

椭圆形洞室长轴两端点压应力集中最大,易出现压碎破坏,而短轴两端点易出现拉断破坏; 正方形洞室四角点压应力集中最大,易出现压碎破坏; 矩形洞室长边中点应力集中最小,短边中点应力加大。

依据上述特点可得出如下结论:

当天然水平、垂直应力相差不大时,以圆形洞室受力情况最好;

当天然水平、垂直应力相差较大时,应尽量使洞室长轴平行于最大天然应力分量; 天然应力较大时,应尽量采用曲线形洞室,以避免角点上压应力集中。

6围岩松动圈与承载圈:洞室开挖后由于应力的重分布,将使洞室周围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周边应力小于岩体的强度极限(脆性岩石)或屈服极限(塑性岩石)时,洞室围岩稳定。否则,周边岩石首先破坏或出现大的变形,并向深部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形成松动圈。在松动圈形成的过程中、原来硐室周边集中的高应力逐渐向松动圈外转移,形成新的应力升高区。该区岩体被挤压紧密,宛如天然加固的岩体,故称承载区。

7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及特点 (1)塑性松动圈内

(2)塑性松动圈与弹性圈交界面上

8完整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坚硬完整岩体的强度高、稳定性好,其变形和破坏可根据弹性理论计算。该类岩体在高地应力区,洞室开挖后可能产生岩爆现象。岩爆系指在地下开挖过程中,围岩突然以爆炸形式表现出来的破坏现象。 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1)高地应力 (2)脆性岩石 (3)进行地下开挖

9层状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这类岩体破坏形式主要有:沿层面张裂、弯曲内鼓、折断塌落等。 下列不属于层状岩体变形破坏形式的是:

(A)拱形冒落;(B)沿层面张裂;(C)折断塌落;(D)弯曲内鼓;(E)岩爆

10块断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这类结构围岩的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沿结构面的滑移掉块。 11碎裂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碎裂岩体是指断层、褶曲、岩脉穿插挤压和风化破碎加次生夹泥的岩体。这类围岩的变形破坏形式常表现为塌方和滑动

12散体结构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松散状岩体是指强烈构造破碎和强烈风化的岩体或新近堆积的土体。这类围岩的力学属性表现为弹塑性、塑性或流变性。其变形破坏形式以拱形冒落为主。当围岩结构均匀时,冒落拱形状较为规则(图(a))。但当围岩结构不均匀或松软岩体仅构成局部围岩时,则常表现为局部塌方、塑性挤入及滑动等形式(图(b)、(c)、(d))。

13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 A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使岩石破碎,降低岩体的强度。

岩体的特性及结构:岩性不同,岩石的强度和抗风化能力等不同;岩体结构不同,岩体的完整性不

同。

地下水:地下水对岩石有软化、膨胀、溶蚀等作用,还可加速风化,减小摩阻。 原岩应力:构造应力的方向及大小是控制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 B围岩稳定性定量评价

解析分析方法:建模求应力和位移,根据破坏准则评价 赤平极射投影和实体比例投影方法 物理与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14保障洞室围岩稳定的措施:合理施工;施工监控、信息反馈和超前预报;支撑、衬砌与支护;固结灌浆

第八部分工程地质勘察与原位测试

要求学生了解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方法与手段。

批准人: 主审人: 主撰人: 贺建祥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 的文档
《工程地质学》复习大纲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1kskx7zkuk9o8y29xxer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